家乡的年例作文1 我的家乡在化州市,家乡有一个习俗就是每年的正月十六做年例。 我在茂名读书,爸爸、妈妈在茂名工作,每年的正月十五我们就回到家乡,因为年例的前一天亲戚、朋友(也叫“年例狗”)就会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年例作文,菁选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我的家乡在化州市,家乡有一个习俗就是每年的正月十六做年例。
我在茂名读书,爸爸、妈妈在茂名工作,每年的正月十五我们就回到家乡,因为年例的前一天亲戚、朋友(也叫“年例狗”)就会络绎不绝地到来。在我们家乡把来吃年例、看年例的客人叫做“年例狗”。这是有一个典故的,有一条村的年例是初十的,好客的主人吩咐客人初九就到,客人们果真每年都在初九就到了,因广东话“九”和“狗”是同音字,所以人们都戏谑:“初十年例‘狗’就到”。来吃年例、看年例的客人也不计较,做“狗”也好、做“猴”也好,总之有得吃、有得玩、有得看就行了,甚至有人自嘲:“我们去吉堆坡做年例狗罗”。因此,其他村也不例外,客人们都提前一天到来,做完年例的第二天才离开。
在我们家乡做年例讲究吃。一讲究吃个饱,二是讲究吃风味,三是讲究吃得热闹。
为了能让客人吃过饱,我爸爸总是准备多一些菜,处很多,年例的当晚客人看年例第二天可以吃了午饭再回家,走的时候若还有菜剩就可以打包,因此,客人总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说到风味,来我家的客人最喜欢吃的是水饺和豆饼壤。水饺用糯米做皮,用韭菜、萝卜、肉粒做馅,用鸡汤一煮,清香、软滑。说到热闹,有些客人纯粹是赶热闹,在东家吃了,西家有熟人打个招呼就串起台来,呼三吆四,把一条村搞得热热闹闹,有些客人与主人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主人的亲戚的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一呼百应一个跟住一个就来了,好客的主人只要有人来就是客,恭恭敬敬请进家里。
一到晚上,“看”年例就开始了,一个大地堂,北面是粤曲大戏,南面是现代歌舞,东面是木偶小戏,西面是风味小吃。男女老少各取所好,长凳、短凳、高凳、矮凳排排坐定,没有凳子的或站、或蹲把场子围个内三层、外三层。一时之间粤曲的乐韵、现代歌舞的高亢、木偶的喑哑、风味小吃的叫卖声声声相闻。到了晚上十点多钟还有一场压轴“戏”就烧炮、放烟花。
你看,一封炮刚烧完一群小孩、小媳妇儿们就跑过去抢,一个小女孩抢到了高叫:“是白花炮。”我问爸爸:“‘白花炮’是什么?”爸爸说:“去年,村里有人生了一个男孩,今天他们来烧一封白花炮,如果生的是女孩今天他们就来烧一封红花炮,谁抢到白花炮今年谁家的亲人就要生男孩,谁抢到红花炮今年谁家的亲人就要生女孩。”我马上就问爸爸:“有那么灵吗?”爸爸说:“当年,你祖母替你妈妈抢到了一朵白花炮却偏偏生了你这个女孩子。”我咭咭笑出了声来:“原来如此。”突然又有一个男孩子大声地叫:“我抢到了一只猪炮。”我又问爸爸:“什么叫猪炮。”爸爸说:“有人做好事,想送一对猪仔给没有本钱的人养,今天就来烧猪炮,抢到猪炮的人今年就有人送他一对猪仔,到了年尾,这一对猪仔出栏后,明年他也要来烧猪炮还一对猪仔的。”我又说了一声:“原来如此。”一片片欢快的笑声、一片片悠扬的歌声、一阵阵震耳的炮声在天空中回荡……。家乡的年例在笑声中消散,明年又在笑声中相聚。
爸爸出来工作后,已经很久没回家乡过年了。今年他提议,咱们一起回家乡过年例。爸爸告诉我,家乡的年例在正月初五,那里的习俗是年例比年大,所以当地人们都非常重视。当天晚上,会邀请所有的亲戚朋友到自己家吃饭、看表演……我听后一直盼望着回家乡,希望年初五快点到来。
终于盼到了正月初五。早上,我们回到了家乡,看见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插着一面五颜六色的大旗,在家门口的大树上放着一条竹子,竹子上挂着一串长长的爆竹,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红色的龙盘卧在竹子上。
大概十点左右,突然听到远方传来热闹的打鼓声和唢呐声,我连忙跑出门外,看到一支由十几个人组成的队伍。爸爸告诉我,从庙里请来的菩萨到了。只看见排第一的叔叔手上拿着一面大旗,在不断地挥舞着。第二个是一位胸前挂着一朵大红花的老爷爷,听爸爸说,这个叫年例头。紧接着是一些鼓号队,队伍后面走着三个人,他们的手中分别捧着一尊菩萨。每当队伍走过各家门前时,乡亲们就会燃点起准备好的爆竹,欢迎菩萨的到来。到了晚上,亲戚朋友们都到来了。大家一边吃着丰盛的晚饭,一边聊着家常。爸爸今天可高兴了,因为看见很多十多年没见面的`儿时伙伴。我也替爸爸感到高兴。
这次回家乡过年例真让我大开眼界。
俗话说的好: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不同的地方都有不一样的风俗习惯。在我的老家,除了春节最重要的节日就是年例了。那在年例这天都有些什么风俗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年例是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每个村子的年例日期都不相同,我们村的年例在每年的正月二十八举行。相传那天是雷皇祖雷震子的生日,雷震子是我们家乡姓方人的祖公,是我们祖先所信奉的偶像。在年例这一天,最重要的习俗就是游神了,游神是不管年龄、身份、辈分,所有人都要参加的活动。游神的意义在于将祖公请下凡间得以保佑人们,这是我们村几十年来的传统。
游神的队伍很长,全村几百号人几乎都要参加。打头阵的是老人与孩子们,他们举着彩旗走在队伍的最前端。孩子们象征着青春与活力,老人们象征着健康与长寿,企盼祖公保佑孩子们都能茁壮成长,老人们都能长寿健。每个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青春与活力,每个孩子都将举彩旗当作十分重要的任务,个个神情严肃中透露着兴奋。走在孩子与老人后面的是吹着唢呐,打着锣鼓的年轻人与中年人们,喜庆欢腾的锣鼓声,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锣鼓声既添加了喜庆与庄严的气氛又给了我们无限的动力与希望。紧随着的是身强体壮的年轻人抬着的轿子,轿子里供奉的是祖公的塑像,当轿子经过时,人们都会诚恳的许下心愿与祝福。每到这个环节,我也在心内祈祷全家*安健康,万事顺遂。游神的时间大约在30到40分钟左右,游神的队伍会环绕在雷皇庙前面的空地游三圈。在游神开始前会放六次鞭炮,在游神的过程中也会不断的放鞭炮,整个村子都热闹非凡!
年例这一天的习俗是已经延续了几十年的传统,是我们对于祖先与祖公的怀念,希望得到他们的.保佑与祈福。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