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教育中求真至善

林月萍

【摘 要】科技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科技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求真”科技素养,还要培育学生尊重人、重视人、关心人等人类关怀和生命关怀的“至善”人文精神。在科技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挖掘“真”“善”元素,以真、善为科技教育的核心目标,以真、善为建构科技课程的标杆,以真、善为校园文化场的设计路径,以真、善为评价育人效果的尺度。最终实现科技教育“求真”与“至善”两大育人功能。

【关键词】科技教育 求真 至善

众所周知,科技是求真,但并不必然导致善的价值。科技成果的运用,可以造福人类,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创造巨大的价值,但也有的会给人类带来伤害与灾难,那是因为有人缺失“善”的品质。“善”是“真”科技中的精神动力,也是“真”科技的价值取向。只有当“真”与“善”的价值高度融合时,科学的社会功能才不会异化,人性的光辉才会最闪亮。“真”与“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挖掘科技教育课程的“真”“善”元素,引领学生求真至善,实现其强大的育人功能是学校一以贯之的。

一、以真、善为核,把科技教育课程规划为同心圆

所有教育目标都要以课程为中介才能实现,课程是使学生达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学校根据科技教育本身的特点及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确定了培养学生真、善品质为教育目标的核心。围绕“真善”这一素养核心,设置了小课堂、中课堂、大课堂三个同心圆的科技教育课程,内层为小课堂,除了国家科学课程,还有学校开發整合的特色课程,主要有以“学科+科技”为主题的教学课程、科技校本课程;中层为中课堂,有社团兴趣课程、科技活动课程;外层为大课堂,有亲子实验课程、科技研学课程。这三个层面的课程都是为了实现同一目标:培育学生求真的科技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还要引导学生在求真过程中心怀善良,具体体现在重视人、尊重人、爱护人和关心人等方面的人文关怀和生命关怀上。(如图)

只有每一个学生都具备了真、善的素养,他们的精神世界被科技与人文、真与善所滋养,科技教育课程的育人功能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二、以真、善为杆,把科技教育课程架构成立体图

课程的实施是课改的核心,是达到预期目标的基本途径。如何把科技教育课程实施好,是教师重点探究的部分。实施同心圆中的各类课程,要以“真”“善”为标杆,通过教师、家长的合力实施,努力实现无缝对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科技教育课程立体图。

强调理性的科技是求真,强调感性的人文是至善,二者看似两条平行的标杆,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把真、善融合在一起,努力探寻二者的最高值,并在科技教育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形成互动互补,引领教师着力于教育方法及艺术的改进,致力于学生科技与人文素养的提升。

那么,如何把真、善作为课程标杆呢?现列举小课堂的“学科+科技”主题教学、中课堂的科技活动课程、大课堂的亲子实验课程的一个教学案例加以说明。

在小课堂里实施的“学科+科技”主题教学研讨课中,刘老师执教的《花钟》一课,既要抓语文要素、人文要素,还要抓科技元素,刘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为了引领学生把此文描写花开的“不同表达方式”品悟到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把“花开”的意思描述出来,使得语文要素得到扎实训练;与此同时,刘老师又链接了影响植物花开的自然知识和“昙花一现”的视频实录给学生观看,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植物花开”的奥秘。这一环节,在执教老师层层深入的引领下,学生不仅发现了植物的生长及花开时间不一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科学知识,还进一步感悟到生命的真谛,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可贵,认识到人也应该像植物的花儿一样,把最绚烂的生命献给社会才是最有价值的。执教者把真与善的教育融会贯通、有机结合。可见,“学科+科技”的主题教学凸显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又实现了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利用中课堂开展的科技活动课程是丰富多彩的,其中“缤纷实验室”最受学生喜爱。“缤纷实验室”主要采取年级授课的形式,是根据年段特点及学生对科技的认知水平来编排的。每半月一节80分钟的长课,分实验展示、奥秘猜想、原理揭示、分组实验、感悟分享四个环节,主要是以主题探究的教学方式呈现。如在三年级《玩转吸管》一课的教学中,学生用废弃的吸管进行科技实践活动,制作了双管飞行器、吸管飞机模型、沉浮子等,学生一边制作一边实验,并探究其中的真理与奥妙,获得科技素养。在分享感悟环节,学生发表了各自的收获,有的说懂得了充分利用好废弃物,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又可以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有的说懂得了只有为人们带来好处的制作发明才更有价值;还有的说身边处处是科学,要变废为宝。以上环节体现了“缤纷实验室”课程在以真、善为标杆丈量学生的成长历程。

在大课堂实施的亲子实验课程,主阵地是家庭。这是家校合作教育的一门特色课程。每个年级都有一套《游戏中的科学》亲子实验校本教材,其中的内容都是适合小学生操作的较为简单的小实验。如《搭纸桥》一课编排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用纸搭建一座座不同形状的桥,并在桥上慢慢尝试叠加一些物体。通过观察会发现桥的形状不同,承受力也不一样。诸如此类的家庭实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同时又培养亲子共学的习惯,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中,“真”科技与“善”人文这两支标杆架构起了科技教育更广阔的空间。

三、以真、善为径,把科技教育课程建设成文化场

文化场具有强大的教育引导功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荀子的“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谚语“居必择邻,交必择友”,马克思说过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些都告诉我们场所的育人环境十分重要,尤其是相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更加直观具体,受环境的影响更大。为此,学校的科技文化教育不仅要深入于小课堂、中课堂、大课堂,还要外化于校园的每一面白墙、每一条通道、每一间教室,融汇于升旗仪式、队日活动……以真和善为文化场的设计路径,把整个校园打造成多彩的科技教育文化课程。学校有行正、真善、行善、至善四栋楼,每栋楼的纵向楼道分别以“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为主题进行布置与设计。如在“立志”楼道,有学生收集整理的许多科学家立志的故事和学生自己立志成为科学家的心愿书等;在“勤学”楼道又可看见古今中外科技工作者辛勤工作与学习、坚持不懈做科研的图片与故事,以及身边科技爱好者的勤学场景等。每栋楼的横向有四层,每层的横向通道也各有不同的科技教育课程。一楼通道主要是真善文化总体设计;二楼通道是小制作展示区;三楼通道是小发明展示区;四楼通道是科幻画展示区。每层楼还有阅读交流空间,这里藏有学校百分之五十的科技类书籍。

学生徜徉在充满真、善的文化场里,犹如游历在科技知识的海洋中。

四、以真、善为尺,把科技教育课程做成“名优特”

以求真为实质的科技教育能让学生更加真实地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以求善为实质的人文教育能让学生更清楚地辨别科技发展的价值意义,当科技与人文教育产生最大正能量时,能更迅速地推动事物和社会的向前发展。同样的道理,当一个人的真善品质均达到最大值的时候,那么这个人应该是最美的,最优秀的。学校在科技教育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求真求善的良好品质,并一以贯之,学生的精气神逐日改善,热爱学习、热爱科学、求真至善的学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并蔚然成风。

科技教育课程已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学校有2700多个学生,学生自主选择、自愿申报学习科技社团兴趣课程,参与人数达50%;其中,亲子实验课程达90%,科技研学课程95%,剩下的其他科技教育课程100%覆盖到每一个学生。

下面这组数据更加凸显了科技课程是学校的特色名片:将近五年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有93.6%的学生科技兴趣增强,89%的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升,88.6%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能力有了提高,98%的学生有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关心他人的意识。值得一提的是,“在‘缤纷科技园’里求真”被教育部评为“2018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科技素养培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获江西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学校被评为江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学校”。

科技教育成效显著,是学校长足发展的主要支点,也是学校的一张名片。

猜你喜欢科技教育求真张锦绣书香两岸(2020年3期)2020-06-29阎生德书香两岸(2020年3期)2020-06-29中学历史教学实施科技教育的措施教师·下(2019年4期)2019-06-13探索STEAM教育项目样态助推科技教育创新变革中学物理·高中(2019年12期)2019-01-14论科技馆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的作用青年时代(2018年17期)2018-09-14小学科技教育对学生潜能开发的意义新课程·中旬(2018年2期)2018-04-19乡村少年硅谷:科技教育学习场的建构江苏教育研究(2017年31期)2018-01-18关于语文课堂中审视言语运用的研究读与写·下旬刊(2017年5期)2017-06-17试论校外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速读·下旬(2016年12期)2017-05-09一日意林(2013年4期)2013-05-14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