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协同推进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 ——访国家档案局定点帮扶工作小组负责人、喜德县委常委周玉文 本报记者
崔珍珍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国家档案局定点帮扶喜德县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帮扶小组”)在国家档案局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决战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战中践行初心使命,按照喜德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主动出击、积极应对,努力克服疫情对扶贫工作的影响,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狠抓脱贫工作的落实,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
齐抓共管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春节假期刚过,帮扶小组成员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心系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他们直面疫情、逆向而行。国家档案局定点帮扶工作小组负责人、喜德县委常委周玉文时刻关注航班铁路运输变化,积极联系返岗事宜。作为包村县级领导,她迅速指挥展开疫情防控工作,通过微信工作群及时推送疫情发展趋势、传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精神。周玉文介绍:“我们充分发挥以党支部为主的防控力量的作用,在强调村干部规范自身防护措施的同时,尽快做好返乡人员疫情排查,落实居家观察措施。督促指导村干部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村村通’广播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增强群众的防护意识。”
乡村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的第一时间,帮扶小组成员化身为疫情防控的宣传员、监督员、教导员,忙碌在疫情防控一线。国家档案局定点帮扶工作小组干部、斯果觉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兵到岗后迅速下沉一线,与斯果觉村村组干部严格按照防控要求,联手细化防控工作方案,核实掌握返乡人员具体数量,宣传引导务工返乡人员上报情况,安排居家自行隔离,实施监管职责,尽快完善重点地区返乡人员摸排信息表并及时完成上报任务。借“两不愁三保障”再排查之机,村组干部向村民着重宣传内防输入的重要性,动员在外务工还未返乡人员延期回村,再三强调村民不要参加聚会,改变在外活动时聚集的习惯,普及特殊时期的卫生常识。截至目前,经过防疫知识的宣传,斯果觉村村民不仅对新冠肺炎的早期症状表现认识到位,还能做到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猎杀食用野生动物等。疫情当前,帮扶干部主动作为,与当地干部齐抓共管,疫情防控措施有力,效果显著,村民们的生活习惯相比以前有了较大改观。
强化责任落实,巩固提升脱贫质量
疫情防控不能松,脱贫攻坚不能停。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帮扶小组成员千方百计协调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项工作。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的要求,帮扶小组着力查找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差距,找准症结,精准施策。按照县委、县政
府的工作部署,小组成员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周玉文积极落实帮扶责任人职责,走访入户,对标对表进行排查,细化帮扶措施,提升帮扶成效。作为县级联乡包村领导,周玉文还按照“全覆盖、督重点、查问题、抓整改”的要求,驻村挂牌督战,切实推进指导工作,巩固脱贫成果。
张兵积极组织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全面展开“两不愁三保障”再排查工作,走村入户对贫困户、非贫困户进行排查,组织动员因疫情滞留的贫困户参加“春风行动”,帮助其解决就业问题;通过制定村民家庭信息采集表,全面了解村中人员的基本构成和村民的创业意愿、劳动技能、家庭困难等,在有限的时间内全程做到事无巨细、户户见面、不留死角、无一遗漏。这些翔实的数据为制定更加科学全面、符合实际的全村发展规划奠定了扎实基础。
抓紧春耕生产,有序推进产业增收
当前,正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春耕备耕生产的重要季节。做好春耕生产工作,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指示精神,周玉文与合作方积极沟通,确保资金到位,及时保障“京·邡达农业产业示范公园”复工建设,在春耕关键时节完成了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设备安装工程。为了不误农时,抓好春耕种植,帮扶小组与什邡市扶贫协作喜德县脱贫攻坚前线指挥部还专程邀请四川省西昌市葡萄种植专家余斌文到示范园开展技术培训,推广葡萄种植过程中的棚间管理、疾病预防等技术,解决技术
难题,为持续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是助农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国家档案局一直将开发产业脱贫新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全力培育喜德特色产品品牌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工作,“京·邡达农业产业示范公园”就是国家档案局与什邡市为打造喜德县葡萄种植特色优势产业、引领农业产业发展而创建的产业示范公园。目前,“京·邡达农业产业示范公园”在大家的努力下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已经完成5000 余株克伦生葡萄的栽种任务。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帮扶小组成员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是他们用责任与担当诠释着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用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为基层群众注入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这两场战役的必胜力量。周玉文介绍:“下一步,帮扶小组将在国家档案局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继续加大帮扶力度,真抓实干,以完成年度减贫任务和巩固提升脱贫质量为重点,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精准施策,全力助推喜德县如期摘帽。
(2020 年 3 月 5 日刊发于《中国档案报》一版)
2. 爱的教育 ——档案专业师生做好疫情期间相关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 孙 昊 “我相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一定可以把战‘疫’的后方阵地守好!”今年的这个寒假和往常不同,山东大学 2019 级档案学专业本科生王逍晴主动报名加入家乡所在村庄的志愿者队伍,在村口检查点
担负起查岗执勤的工作,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社会各方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贡献了各自的力量。其中,全国各大中专院校也积极行动,在校园防控、保护学生健康安全、开展线上教学等方面多措并举,引导教育学生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停课不停学 “宅”而不“荒” 受疫情影响,许多大中专院校都选择了延迟开学。尽管延迟开学,但疫情期间的教学工作刻不容缓,各学校均通过不同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师生通力合作,共渡难关。
疫情期间,山东大学档案学系通过雨课堂、腾讯会议、企业微信、腾讯课堂、中国大学 MOOC 等网络平台做好疫情期间本科和研究生在线课程教学工作。为在开学阶段全国网络直播平台拥堵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们每人都至少准备了两种以上网络平台用于实际教学。停课期间,导师们向研究生开列了书单,推荐阅读书目,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并开展文献研究。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学在浙大”平台完成了网上课程建设,并在“浙大钉”上开展网上教学和教学督导。浙大傅荣校教授是该院教学督导组组长,据他介绍,学院包括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含档案管理方向)在内的 6 个专业,疫情期间网上教学工作均进展顺利。
在四川大学,档案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全部采用线上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腾讯课堂、群以及慕课、超星等网络平台组织开展教学及学生论文的指导和线上答辩活动。同时,为保证线上教学的正常进行,学校还向经济困难的学生发放了通讯经费补助。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线上教学工作突出互动性,强调教师的引
导和启发,倚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和能力。疫情期间,学院有多个专题讲座相继推出。同时,学院研究生工作团队主动做好疫情期间研究生指导工作,积极推动学术活动、研究生文献阅读、研究论文和学位论文撰写与修改等工作。
悉心指导 做好就业服务 此次疫情对今年档案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产生很大冲击。各学校也采取了诸多措施,指导毕业生提升求职能力,帮助其顺利实现就业。
人大档案学院对毕业生开展在线就业情况调查,全面掌握毕业生疫情期间的就业情况和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就业指导和服务,并做好重点帮扶。学院特别关注湖北生源、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了解其求职动向,制定“一对一”跟踪指导措施,有针对性地推荐适合的就业岗位。同时,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培训力度,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简历指导、召开线上就业指导会,为毕业生梳理招聘信息,积极推动毕业生的三方协议、就业推荐、派遣手续的在线服务机制。目前,该院 70%以上档案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已落实就业单位。
据四川大学秘书档案学系乔健教授介绍,由于受疫情影响,导致今年该校档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有所下滑,尤其是本科生的就业压力有所扩大。目前该系正在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积极想办法帮助学生扩大就业面。此外,从研究生招生初试成绩来看,该校今年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还比较乐观。
用心关爱 守望相助 疫情发生以来,各学校始终将学生的安全健康摆在首位,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校园防控,档案学子们也积极发挥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在特殊时期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据了解,人大档案学院现有各类在读学生 580 余人,其中湖北籍学生 23 人。截至目前,该院无一名学生确诊或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院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组,院领导到学生宿舍看望慰问寒假期间留校的学生,并送去口罩、生活用品、慰问金。学院实施每日学生居住地点、体温情况报告制度,教师们定期电话联系了解湖北学生个人和家庭情况。学院团学组织发起线上学习交流群、健身打卡群,通过打卡模式带动同学们互相督促激励。学院还组织开展了兰台读书会,师生们在线交流学习心得,表达了“守望相助不延学”的信心,并用录制视频、线上呼吁等方式为武汉加油,表达了与全国人民一道抗击疫情的决心。
疫情期间,档案学子们的守望相助充分体现了特殊时期浓浓的“同窗情”。山东大学档案学专业部分留校学生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帮尚未返校的同学取寄到学校的快递,帮在家需要学习资料的同学寄送书籍,大家拧成一股绳儿,互相帮助,共渡难关。
是一次大考 更是爱的教育 四川省档案学校是一所专门的档案类中等专业学校。2 月 17 日是该校原定春季开学的日子。这一天,全校 3000 余名师生在电脑、手机前,迎来了特殊的“开学第一课”。随着一声“钉——”响,该校以钉钉平台为载体的在线课堂教学正式开始了。为不增加学生们的经济负担,该校为学生们争取了免费流量套餐活动,解决了学生线上学习的后顾之忧。
疫情期间,该校建立了“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重要信息“一对一”“点对点”传达落实到每一名学生和家长,及时统计学生健康信息,了解学生假期行踪,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学校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组织开展了新学期
网络班会。各班班主任从清早守到晚上,利用钉钉群、群、微信平台发布防疫知识、学习资料。针对今年要参加高职单招考试的学生,教师在班级群里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每天进行线上直播答疑。
此外,在这个寒假,档案学校的学子们还不畏疫情、主动请缨,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疫情防控战斗。他们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在村口执勤、走村入户宣传防疫知识、协助进行清扫消毒。一位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这样说道:“我看到的不仅是疫情蔓延,更是爱心和奉献精神的传递。”疫情是一次大考,更是一场爱的教育。这些“00 后”学生志愿者们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利用假期,在家乡的防疫岗位上为民服务,在这场全民战“疫”斗争中贡献着青春力量,展现了新时代档案学子的责任和担当。
(2020 年 3 月 23 日刊发于《中国档案报》一版)
3. 与时间赛跑 抗“疫”复工两手抓
——天津市各区档案馆新馆建设复工纪实 实习记者 李瑞环
体温检测点工作人员严格检测登记,建筑工人保持一定间距并佩戴口罩认真施工,一辆辆大型机械正在忙着作业……在天津市南开区、红桥区、东丽区、宁河区档案馆新馆项目建筑工地上,一幅繁忙的防疫复产施工动图正在缓缓展开。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的总体要求,以及市委、区委有关决策部署,天津市南开区、红桥区、东丽区、宁河区档案馆在全面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多方面影响,早早吹响档案馆新馆复工
建设的号角。
3 月 12 日,南开区委书记杨兵一行专门来到区档案馆新馆项目建筑工地,对新馆项目建设的疫情防控措施和复工情况进行督查巡查,督促工地落实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同样在这一天,红桥区委办联合区住建委专门到区档案馆进行调研,专题研究推进区档案馆新馆项目建设复工问题。“红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档案馆新馆建设工作,专门将红桥区档案馆新馆建设列入全区第一批复工复产帮扶项目中,区委书记李清对新馆复工情况多次作出指示和要求。”红桥区档案馆工作人员说。
为抢回疫情延误的建设工期,南开区档案馆新馆建设团队灵活调整施工计划、火速集结劳动力,专门制定了《南开区信美道地块项目复工防疫预案》,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在新馆建设项目工地织起一张严密的疫情防控网。“之前我们一直‘挂图作战’,倒排工期表,没想到疫情突然来袭,面对新冠肺炎这只‘拦路虎’,为确保有序...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