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光亮科技的先驱

编者按: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墨子无疑是最富有科学精神的一位,他既是思想家、军事家,又是能工巧匠和科学发明家。所以,墨子被我们誉为“科圣”,被西方人称为“东方的亚里士多德”。我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命名为“墨子”,墨子为什么被赋予了科学先驱的形象呢?下面的这组文章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位自然科学的先驱者。

墨子,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观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他既是一位思想家,又是一位科学家,但因为其思想过于理想,其科学成就不被人重视,成了暗夜里的一抹流星。

景仰墨子

王淦生

我不知道在古代中国,甚至包括全世界,还有哪位思想家比墨子更为高大完美。两千多年前,正当孔子热衷复古、老子醉心逃避的时候,墨子却脚踏现实的土壤,勇敢地构建着自己理想中的社会。他的旗帜上赫然写着这几个关键词——科学、和平、平等、博爱。

要知道,即便时至今日,这几个词语仍然是我们全人类都在努力接近的目标啊!

墨子有思想,更有行动。他充满智慧,更有血性。与孔子门徒只是全力宣扬老师学说的做法不同的是,墨家一代代“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地默默实践着老师的理想。

墨子可以狂奔十昼夜,赶到楚国郢都,劝说楚王不要攻打宋国。楚王自恃鲁班发明的攻城器械,不肯听从。于是,墨子与鲁班进行攻防演练,九攻九守,鲁班不能胜。鲁班最后说:“我还有最后的一招,但我不说出来。”墨子说:“我知道你那最后一招是什么,我也不说出来。”楚王一头雾水,表示愿闻其详。墨子答道:“他那一招就是杀了我,但我的三百门徒已进入宋国,登城协防,准备作战。”楚王于是只好罢兵。诸子百家中,谁还有如此大仁大义大智大勇?

不趋利,不避害;言必信,行必果;克勤克俭,勇敢坚定——墨家是一群具有“我为人人”献身精神的完全值得信赖的人。

墨家对自身的要求严格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他们必须穿布衣,着麻鞋,吃粗食,苦行僧般无条件地为“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奔波劳碌。墨家巨子腹的獨生子杀了人,秦惠王已赦免了他的死罪,腹却说:“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他坚持将儿子处以极刑。如果历代执法者皆能如此,我们这个社会不是早就变得清明公正了吗?

历史上,即使反对墨家学说的人也无不钦佩墨子的德行。孟子赞他“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庄子夸他是“天下之好……虽枯槁不舍”的才士。尽管“墨翟之言盈天下”,与儒家抗衡数百年,最终却如一豆灯火,隐没在历史的暗夜中。而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想,就在于统治者们不愿意“墨守”,更想攻伐;不愿意“兼爱”,只会自恋!

直到20世纪初,才有梁启超挺身疾呼:“只可惜我们做子孙的没出息,把祖宗遗下的无价之宝,埋在地窖里两千年……我们还有面目见祖宗吗?如何才能够一雪此耻,诸君努力啊!”才有胡适烛幽洞微,著《先秦名学史》,盛赞《墨子》是先秦时代“真正有价值的唯一著作”,墨子是中国出现过的最伟大的人物,“是伟大的科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是一种高度发展的科学方法的创始人”……然而,这一切似乎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时至今日,著书也好,立论也好,闲聊也好,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仍然是儒,是道,是释,很少有人提及那位曾为科学、和平、平等、兼爱奔波一生的先哲和英雄。不亦悲夫?

赏析:墨子及其弟子胸怀“兼爱”“非攻"之志,为息干戈四处奔波,严以律己,树立起中华民族的道德标杆。只是因为墨家学说自我要求太高,统治者们不愿践行,以致隐没于历史的暗夜,成为黑暗中的一点光亮。

中国历史上的科学独行侠墨子

董洁林

约公元前400年,鲁国乡村的一间普通民居中,墨子正在做光学实验。屋子里很暗,一壁开了一个小孔,屋外站立着一位年轻人,他的影像随着室外的光线从小孔中穿透过来,在黑屋子里形成了一个倒影。墨子在室内一边观察,一边记录这个小孔成像现象:“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

差不多同时,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也在观察小孔成像,他看见太阳光从形状各异的小孔穿过总是在另一边形成一个圆光斑,但没有得出小孔成倒影的结论。直到1400年之后,波斯科学家 Alhazen才描述小孔成像原理。1826年,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普斯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第一部照相机。

古中国和古希腊有不少相似之处,接下来历史作出了很不同的选择。墨家这样的科技门派为什么不能在中国生存并发扬光大呢?这是一个历史学家们众说纷纭的问题,让我抛砖引玉提出一些讨论点:

1.无论是法家还是儒家,都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学问。糟糕的是,墨家等其他学说被逐渐排挤而没落。

2.儒家确立的社会等级“学而优则仕,仕农工学商”,让科技工作者没有地位。古代科学爱好者的上等出路是谋求比较低阶的官职,如成为钦天监(太史局)官员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这些人天文记录和历法都做得很好,但理论上被局限了,成就有限。另外一类是江湖术士,但他们往往与神秘走得太近,在他们的活动中科学探索成分很少。

3.中国人自古喜欢诗歌,形成了“赋、比、兴”的思维方式。自从隋朝开始科举制度之后,诗词歌赋经常是科举考试的一部分,这进一步引导才子们把才华和精力投入到诗词创作之中,忽略对数学和自然的探索,也缺乏西方那种逻辑推理和追求精准的文化。

4.“修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上乘选择。在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们可以将自己的学问竞相出售给众多诸侯,是当时学术活跃的重要动力。秦统一全国后,传统轻商,对科技人才的需求非常单一,缺乏推动可持续的科学研究风气。

(选自《南风窗》,有删节)

赏析:墨家学派在诸子百家中最为崇尚科学,墨子可谓是中国古代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本文从意识形态、社会地位、科举考试等方面阐述了墨家学派在中国古代不能流行的原因,让读者了解到为何中国历史上对人类科学发展的贡献很小。《墨子》精神没有在中国古代发扬光大,只能成为回旋在中国历史长河之上的一曲悠长且寂寞的科学之歌。

墨子大局兼爱标语

亦说

墨子名翟,首创墨家,为墨家祖师。一说他是河南商丘人,一说他是山东滕州人。不管他是哪里人,墨子与长江流域都发生过重要联系。

据史载,公元前440年前后,楚国正在重建霸主地位,决定吞并宋国,以扩张版图。于是,其重金邀请著名工匠鲁班制造攻城的云梯等器械,引起了各诸侯国的一片恐慌。当时,墨子约29岁,正在鲁国家乡讲学,听到消息后,维护和平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当楚国的大兵还未压境,宋国布满紧张情绪时,他从容地部署300名精壮弟子守城,命令大弟子禽滑厘统军。之后,他日夜兼行,直奔楚国国都郢,即今湖北宣城一帶。抵达郢都,墨子急见楚惠王,用一张如簧的巧舌,说服楚惠王停止了一场战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止楚攻宋,也是墨子兼爱非攻和平思想的典型表现。

墨子正是以兼爱主义来打破儒家的宗法礼教的。

那个时代,战云密布,剑气阴森,社会结构正发生着位移,反对礼教也成了一种社会期待。在讲学中,墨子早就有了社会体验,听到的民众声音正与自己的主张形成了契合。于是,他在黄河岸边,也在长江之滨,大声倡导:君主、父子、兄弟、诸侯、大夫等都必须相爱,“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视人家若其家”,“视人国若其国”,“若此,则天下治”。他认为,兼爱是天下人共同的目标,无论是天是人,是上是下,都要以兼爱为宗旨。墨子透析了当时社会之乱,争雄之乱,得出一个结论:不兼爱就会天下大乱!

在男女方面,墨子也有一种兼爱的情怀,主张实现“宫无拘女”,“外无鳏夫”,“夫妇节而天地和”。他对君王的多妻现象很反感。他想,世间男女从数量上基本对等,少数男子一旦多妻,就会导致许多男子无妻。这一点,他果真言中了。过了许多年之后,秦始皇一坐上中国第一把皇椅,便不断扩大后宫的编制,极盛时有万余人。这些女子最大的梦想就是被皇帝宠幸,但却“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这不是等于无夫吗?由此可见,墨子是一个忧民又兼爱的男人。

(选自《幸福·悦读》)

赏析:本文通过阐述墨家学派的“兼爱”思想,表达了对墨子其人的赞美与敬佩之情。墨子的“兼爱”思想比儒家的“仁政”具有更高的标准,不像儒家那样具有狭隘的等级性,是一种真正的天下大爱。

(组稿孙晓利

编辑文墨)

猜你喜欢博爱平等和平博爱之歌小小说大世界(2017年9期)2017-09-11善解孤独所以博爱扬子江(2017年3期)2017-06-27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省域基础教育改革中小学校长(2016年3期)2016-12-23博弈·和平特别文摘(2016年18期)2016-09-26七千台湾人呼吁废除“博爱座”环球时报(2016-09-09)2016-09-09基于教育均衡发展大环境下的高中语文“平等”教学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14期)2016-06-29机会公平及其在公有制下实现的可能性析论理论导刊(2016年6期)2016-06-23大宇宙中谈博爱(节选)同学少年·作文(2016年1期)2016-04-07期盼和平环球时报(2015-04-13)2015-04-13权利平等与环境正义经济与管理(2015年2期)2015-03-17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