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中的学问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摆、讨论、想象、猜想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合理分类、化繁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包装中学问教学设计3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摆、讨论、想象、猜想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合理分类、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策划选择包装样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4、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感悟,加上适当的课件演示,能找出各种包装方案中的最优方案,理解多个相同长方体物体叠放时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
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报纸、小组活动记录表等。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本节课,我创设了“给灾区孩子送礼物,包装课本”的情境贯穿课的始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入手,提出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刚刚过完了五一劳动节对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样过的那?为了让这个劳动节过的更有意义,学校大队部在劳动节前夕,组织了一次与对口学校的手拉手爱心捐书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咱们班级的同学表现的非常突出。现在大队辅导员老师还想请同学们帮忙给每本书包装一下,送到对口学校的孩子们手中。如果你来包装这本书,需要考虑那些因素。
师:送礼物前我们会把礼物包装起来,怎样才能把礼物包装得既美观又节约呢?我们今天就从节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包装中的学问。
板书:包装的学问
2,动手操作,找出规律
师:请大家拿出我们准备的书和报纸出来
(1)小组活动要求:
A。拿出3本同样的书(语文书,数学书和科学书)。
B。思考:可以怎样包装?有几种包装方法?
C。不用计算,你能知道哪一种方案最节约包装纸?为什么?
(2)师:如果把三本书包装在一起,有几种包装形式?接口处不计的话,怎样包装最节约包装纸?请同桌一起合作,摆一摆,量一量,看一看,共同解决。
指2生前面摆出不同的包装形式,列式计算
反馈,纠错,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通过同学们的计算和对图形的观察,哪种包装形式最节约包装纸呢?同座交流你的想法。
小结:一般情况下,把最大的面重叠在一起,最节约包装纸。
3、验证:
师:假设这3本书的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0。6厘米、24厘米,请大家计算一下三种包装情况的用纸情况。(表面积分别是多少?)这3种包装分别用多少包装纸?
生独立做,汇报通过计算我们又进一步验证了刚才的结论,怎样包装最节约包装纸那?
再次总结:重合的面积越大,表面积越小,就越节省包装纸 三、拓展延伸,巩固新知。
1、师:大家现在听歌都用的是些什么播放的啊?(手机、电视、DVD)。
科普一下磁带这个学生的爸爸妈妈小时候听歌的历史。
问:现在我想把4盒磁带包装在一起,你能利用刚才学会的知识,算算怎样包装节省包装纸么?
生:把四盒磁带最大的6个面重叠在一起,最节省包装纸生:把4个大面和4个中面重叠在一起,最节省包装纸师:请同学在组内讨论一下。
达成共识:在长、宽、高的数值比较接近时,上述这种包装比较节省。
在包装物体的时候,除了要把最大的面重叠在一起,还要把尽可能多的面重叠在一起,这样节省包装纸
2、如果我要把全班的书收上来放到一起打成一包,如何包装合适?(让一名学生到前面实际摆放,其他同学观察、思考)让学生在体验中再次感悟:
在包装物体时,除了要考虑包装纸的节省外,还要考虑到美观,携带方便等特点。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包装除了与节约包装纸有关,你认为还与什么有关呢? 生:环保、便于携带?
师小结:包装的学问还有很多,这就需要大家不断的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利用表面积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2、能力目标: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解决包装问题,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
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
教学难点:
引导观察、比较、交流、反思,得出节约包装纸的最佳策略。
学具准备:
学生自带长方体纸盒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
师:出示两个长方体,问学生喜欢那个?让学生体会包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很有必要。你别看这个事情很小,其中却包含着不少学问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包装的学问。(板书:包装的学问)
二、独立探索,初步感知
(一)一个长方体的包装
1.出示长方体的物品,引入包装一个长方体时需要包装纸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求包装纸的大小就是要求出表面积,求表面积,先要知道长,宽,高。
2、学生动手算一算。
3、汇报答案,并进行讲解。
(二)两个长方体的包装
1、 今天老师买了两个糖果包,打算把它包成一包送给朋友,你认为可以怎样包装?
学生上台演示,各抒己见。
三、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1、明晰问题:包装的方法有多种,到底怎样包装最科学呢?首先让学生说说“最科学”的意义。明确:这节课主要考虑节省包装纸的问题。
3、学生反馈,进行交流。
明确:尽量把最大的面重合,最节省包装纸。
3、继续引导学生发现三盒包装时的规律。(继续让学生寻找规律,说出想法。)学生通过重合面比较 。
4、那四盒呢?用这个规律还行吗?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并说出自己的方案。(屏幕出示)学生先直观判断,然后引导计算比较六大面重合(方案一)和四大面四中面重合(方案二)时的表面积。
四、质疑,拓展:
1、通过计算提出质疑:尽量把最大的面重合并不一定最节省,怎样才能确定重合的面积最大?有没有规律可循呢?算算其他四种方案的表面积,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规律。
2、各小组计算后, 引导学生观察长宽高的和与表面积大小的关系,再交流 。得出结论:包装后形成的新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和越小,则表面积越小,就越节省包装纸。
3、拓展练习:小组操作、讨论:六个相同的长方体,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六、布置作业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