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组元”背景下随文小练笔教学

王兰兰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熟练技能。”这就告诉我们,文本教学不仅要注重让学生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还要重视学生言语的习得与训练。统编本教材在编排上实行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强调阅读与表达均衡推进,这更加明确地告诉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整体意识。

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教材所学的文本进行取材,围绕某一个关键的语文要素进行篇幅短小的习作练习。小练笔相对而言训练点更小,针对性更强。“双线组元”背景下的随文小练笔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检测学生掌握本单元知识的情况,可谓是一举多得。

因此,笔者根据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的单元特点和日常教学的实践,立足单元知识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练笔,以期使学生的练笔训练扎实高效。

一、巧用关键句式仿一仿

班杜拉的模仿学习理论告诉我们,个体可以通过观察达到模仿学习的目的。统编本教材在编排过程中独具匠心,精心挑选典范之作,这些文本不论在文体上还是表达特色上,都是一篇篇最佳的范文。在教学中,教师只要紧紧扣住文本中的教学资源,抓住适当的契机,让学生有效进行关键语句的模仿,就能在每一个细节之处,带领学生习得语言表达的密码。

《观潮》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写景类散文,描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阔的景象。作者耳闻目睹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及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了大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又恢复平静的奇特、壮观景象。

教学中,教师带领着学生反复朗读第3、第4自然段,细细品味,感受潮来之时,大潮汹涌澎湃、雷霆万钧、势不可挡的状况和气势。重点聚焦如下段落:“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学生读着这样气势磅礴的文字,边读边想象画面,脑海中清晰地呈现出了潮来之时的巨大声响和恢宏气势。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既可天马行空,又要合情合理地写下自己“看”到的潮水。学生有了课文的引导,结合想象,笔端流泻下丰富的文字:“浪潮越来越近,好似千万头凶猛雄狮雄姿英发,自由肆意地飞奔驰骋;那声音如同排山倒海,好似天地都被撼得抖动起来。”“浪潮越来越近,好比无数只矫健雄鹰集体展翅,尽情扑棱地搏击长空;那声音就像万鸟归林,好像天地都被巨响笼罩覆盖。”

学生通过对关键句式进行仿写,不仅深刻感受了潮水的势不可挡,还学会了文本中的写作技巧,深入实践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了自然之美,同时进行了个性化的言语表达。

二、活学经典段落练一练

除了单篇文本中有特色的表达可以仿写,教材中经典的段落更是学生习得语言的绝佳素材。《走月亮》是四年级上册的抒情类散文,写的是作者与妈妈在月光下一起散步的所看所想。整篇文章语句十分优美,而且有着悠长的韵味,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情。尤其是课文的第6自然段,重点刻画了月下的场景。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

(出示:“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

师:学习了第6自然段,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奇妙的画面?

生:我好像见到了果园里到处都有果实,有紫色的葡萄,还有黄色的雪梨,也好像闻到了果香,突然感觉好想吃呀。

师:成熟后的水果,色彩非常丰富,那这里作者用的是什么表达句式?

生:是一种自问自答的方式,这样可以向读者更好地传达出果园丰收之景。

师:这飘来的香气,是什么?可能会是(      ),是(      ),还是(      )?

生:果子好多呀,可能是(香蕉),是(苹果),还是(菠萝),(都有)。又或是(西瓜),是(菠萝),还是(火龙果),(都有)。

(出示: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收了油菜,栽上水稻。)

生:我好像能听到小沟里的水汨汨地流着。

师:沟水汩汩声,我们听见了。那你再认真听一听,还能听出沟水的心情吗?

……

师:小沟里的水,怎么会满意?

生:因为小沟里的水灌溉了稻田,稻田的丰收带给我们美好的生活,所以它很满意。

师:(追问)眼前的沟水,耳边的声音不禁勾起了作者以前的美好回忆,你猜“我”和阿妈还可能会做哪些快乐的事?

生:可能会捉鱼。

生:会捉蜻蜓、蝴蝶。

生:还可能会逮蚂蚱。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关注到了这儿的省略号。眼前的画面很美,心中想起的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充满快乐。果园丰收图、稻田银毯图,一幅幅画面真是奇妙,不可思议。

(出示: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生:我仿佛听到了虫儿在唧

唧地叫着;鸟儿扑棱着飞过树林,小鱼儿啪嗒跃起又掉落在水中。

师:想听听这些声音吗?声音也能传递画面,竖起耳朵,仔细听。(师播放声音,请生补充说画面。)

师:在这样一个月色之中,我和阿妈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竖起耳朵,我们听到了许多奇妙的声音,深呼吸,空氣中弥漫着诱人的瓜果甜香,睁大眼睛去看看,有些东西变得跟白天不一样了,如果再展开想象,一些美好的回忆、对未来的一些期待渐渐浮上心头,让我们不由得在心底呼喊。(生当堂进行小练笔)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充分地走了一个来回。学生从画面出发,看到了“果园丰收图”“稻田银毯图”“村道合鸣图”,充分品析语言文字,就是为了能从经典的段落出发,进行边读边想象画面之后,再由学生创生新的画面,模仿这一段落写一个画面,让这个“走月亮”活起来。

三、试仿典型篇章摹一摹

对于初学习作的学生而言,从句式出发学习段落,再由段落起步学习篇章,循序渐进地关注文章的谋篇布局,这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是作者对自己童年的回忆,描写了在班级演出时他上台扮演一只老虎的有趣故事。课文内容浅显,但耐人寻味。全文对心理变化的刻画非常精妙,利用学生运用朴实易懂的文字将贴近生活实际的事例描述出来。教学了这一篇课文,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今天,我们走进了作者的童年,感受了他在整个表演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童年,有数不清的故事,有的让你开心,有的让你难过,有的让你想起来都会情不自禁地一笑……这些都可以成为你的趣事,课后请把小组讨论的趣事片段写下来,给它配上一个开头和结尾,一定会是一篇有趣的文章呢!”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品读语言文字就能发现作者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心情的。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这是非常重要的习作表达能力。统编本教材中总是散落着许多可供学生表达的留白,这些留白恰恰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绝妙时机。通过这样有设计感的小练笔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教学中,时刻围绕统编本教材“双线组元”的特点,抓住契机,设计不同层次的小练笔,让学生在读中悟,在学中练,扎扎实实提升读写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丰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段落果园文本The Giant Panda考试与评价·七年级版(2020年6期)2020-11-02【短文篇】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0年9期)2020-10-12心理小测试阅读(快乐英语高年级)(2020年9期)2020-01-08呼噜猪的大果园阅读(低年级)(2019年9期)2019-11-15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果园娃娃画报(2018年9期)2018-12-19夏日果园儿童故事画报·智力大王(2015年7期)2016-01-27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中国扶贫(2014年8期)2014-06-27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