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
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结 近年来,M 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全县各项重点工作,按照“突出一条主线、打造三张名片、实施四项工程、做到五个结合、做实六项工作、推进八进活动”的“134568”工作思路,统一思想、持续用力,绘制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民生幸福的美丽画卷,全县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昂首阔步行走在建设美丽幸福新M县的康庄大道上。
一、强化政治引领,在构建工作格局上齐抓共管 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民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群众工作范畴和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完善体制机制,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织密组织领导“一张网”。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镇、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宣传报道、督查指导、项目协调 4 个小组,全面加强创建工作组织领导。各镇各部门单位分别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从上到下夯实组织基础。绘好体制机制“一幅图”。召开县委常委会、县委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会,定期听取民族工作汇报,分析研判民族工作形势,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责任,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制定“责任状”“时间表”和“路线图”,切实做到部署、落实、考核三到位。下好严督实导“一盘棋”。对创建工作开展常态化指导,组建 3 个创建工作督导组,细化督查方案、测评指标、资料清
单,对全县各镇各部门单位创建工作进行全覆盖、精准化督导检查,有力保证了创建工作规范开展、有序推进。
二、聚焦示范典型,在推进“八进”活动上做足文章 始终坚持“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全面推进”工作思路,在各领域和行业选树先进典型,积极培养民族团结进步“擎旗手” “排头兵”,有 20 个集体(个人)荣获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模范集体(个人),示范引领民族团结工作纵深发展。深入开展“八进”活动,在乡镇,开展与少数民族群众“结对子”“手牵手”“心连心”主题活动,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生产,提升幸福指数。在机关,将民族政策、法律法规作为日常学习和教育培训重点内容,开展专题学习 65 场次,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民族工作水平。在社区,打造示范街(巷)道 10 条,加强改进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积极解决劳动就业、医疗保障、子女就学、法律援助等实际困难,推动各族群众相互嵌入式融合发展。在学校,开展手抄报、书画作品展、征文、演讲比赛、主题队会、文艺汇演等教育活动 300 多场次,教育引导各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企业,打造民族书屋 2 个,民族工作室3 个,建立同心广场 1 个,宣传长廊 1 处。将民族团结有效融入员工教育培训和企业文化,全力维护少数民族员工合法权益。在连队,以重联建促融合为主题,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等系列活动,努力营造军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在宗教活动场所,常态化开展“党亲国好法大” “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实践活动和“四进” “三学一做”、平安宗教场所创建活动,深入挖掘和弘扬宗教界团结和睦的积极理念。
在家庭,通过层层评选,培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家庭 6 个,营造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民族团结良好氛围。
三、加大宣传力度,在营造浓厚氛围上鼓劲造势 始终坚持将宣传教育作为着力点,全力促进创建活动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开展。扩大社会宣传覆盖面。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在公园、广场、宾馆、旅游景点设置宣传铁艺 100 多件,在政务大厅、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摆放宣传展板 520 余块,利用出租车灯箱、公交车站台广告播放标语 700 多条,在城区及各镇主干道醒目位置悬挂横幅 600 多条,在窗口行业和公共场所发放宣传材料 2 万余份,发放宣传纸杯、护裙、抽纸 2 万余份,对民族团结实行全覆盖、立体式宣传教育。强化网络宣传渗透力。在“绿洲 M 县”和“M 县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宣传专栏,登载创建工作动态信息 1000 余条,制作完成反映我县各行各业创建成果的专题片 28 部,利用广播电视、“快手”“抖音”等媒介常态化播放宣传,掀起创建工作热潮。提高对外宣传影响度。积极与中央、省级媒体对接联系,在武威日报刊登创建文章 2 篇,在“中国统一战线杂志”登载文章(信息)4 条。全县上下举办歌咏比赛、摄影大赛、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各类主题活动 110 余场次,开展送科技、送医疗、送法律、送文化“四下乡”38 场次,营造人人关心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推动创建工作持续升温。突出宣传阵地牵引力。在少数民族群众较多的企业和学校分别设立民族工作室、民俗文化展
览室和学生艺术活动室,精心打造“一厅一园一街两馆”(一厅:民族团结进步展厅;一园:人民公园;一街:苏武沙羊美食街;两馆:防沙治沙纪念馆和乡村记忆博物馆)宣传教育阵地,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实现以宣传促团结,以团结促发展,推动形成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增进民生福祉,在提高幸福指数上全力以赴 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探索创新“创建+”工作模式,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创建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结合。严格落实兜底救助政策和教育、医疗、住房、饮水、交通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完成“两类学校”改造 19 所,新识别危房改造 102 户,投入资金2286 万元,完成 14 个镇 209 个社的自建饮水改造提升工程,输送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 1.4 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 2286 个,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 1382 人,提升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形成了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携手奋进的生动局面。创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将生态示范区建设融入创建工作,科学防沙治沙,推进节水行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导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植树治沙、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国土绿化行动,累计完成人工造林 78.48 万亩,工程压沙 28.4 万亩,通道绿化 1232公里,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创建与产业发展相促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动员全县各族群众支持参与产业发展,引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以蜜瓜、茴香、果蔬和肉羊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
全县蜜瓜、茴香、果蔬种植面积分别达到 20 万亩、13 万亩、15 万亩。做精做优以风光核多能融合为主的绿色低碳工业,年内实施工业项目 22 项,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7.02 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9.03 亿元。做特做响以沙漠旅游为主的文化旅游业,推进苏武沙漠和石羊河两大景区建设,打造全域旅游特色品牌,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后劲。
五、增强文化引领,在弘扬民族文化上做靓品牌 始终坚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创建工作全过程,引领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用文化的力量浸润人心、引领风尚。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依托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摘星小镇、红旗谷、乡村记忆博物馆等旅游景点,释放文化资源经济和政治效益,树立民族团结样板。深入挖掘沙井文化、苏武文化和乡村历史文化内涵,开发 M 县毛毡、M 县骆驼客、民间彩绘和 M 县刺绣等特色民俗文化。举办苏武山朝山会、金刚岭山庙会、M 县曲子戏等传统演出活动 86 场次,切实增强广大游客民族团结意识,进一步传承非遗文化、展示民俗文化,赓续民族团结根脉,夯实民族团结和谐的群众思想基础。
六、落实权益保障,在强化社会治理上稳步推进 始终坚持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使少数民族各项合法权益充分得到保障。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建立
流入地与流出地“两头对接”机制,加强“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双向服务、双向管理,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坚持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坚决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在饮食、节庆、婚嫁、丧葬等方面合法权益。走访慰问少数民族困难家庭 68 次,发动非公经济人士“一对一”帮扶少数民族困难家庭 12 个,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发展。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建立县级领导接待群众信访工作制度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依法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关热词搜索:下一篇:财务部工作总结(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