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琼
摘 要:供应链风险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关注热点。对此,本文结合企业现状,定位了常见的企业供应链风险类型,并进一步科学划分了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流程,将其划分为供应链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控制环节。针对企业建设供应链风控体系的需要,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风险管控的措施上,并具体阐述操作细节。
关键词:供应链;风险管理;价值链
随着供应链和价值链管理的纵深发展,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全球低成本采购、服务外包、零库存等供应链管理方式,在带来高效管理成果的同时也使得企业更加依赖外部环境,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各类风险。
一、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概念的界定首先要确定好什么是供应链风险。企业管理中,供应链风险是指供应链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可能存在不利事件以及要素,对整个供应链流程以及企业管理都会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在上述供应链风险的定义中,企业需要关注到两个要点:第一,风险来自于环境中,具体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第二,供应链风险会产生不利影响,其负面影响波及到企业自身以及整条供应链中。在供应链风险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对上述供应链风险的识别、评价以及控制过程。
二、企业供应链风险类型
根据已有文献,现对供应链风险研究的文献中,重点研究内容包括企业供应链风险的类型分析、影响分析、现存问题分析以及战略对策分析等。其中,企业需要认知并分析企业供应链风险类型,才能够识别并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产生的危害程度以及具体管控风险的措施。根据来源,供应链风险可以划分为内生性风险以及外部风险。
1.供应链内生风险
企业供应链在整合内外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联系了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职能,因此内生性供应链风险也表现在生产、采购、物流等各个职能环节。
(1) 生产风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生产的分工使得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联性更加密切。因此很多企业出于成本管控的需要采用生产外包等供应链模式,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生产风险。一是企业生产能力不断被削弱,无法在创新生产时代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二是外包模式使得外部企业的话语权和控制权不断提升,生产的稳定、时间、质量越来越难以控制和把握,增加了生产环节中的各类风险。
(2) 采购风险
在上游原材料供应链条中,采购风险表现为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质量欠缺、采购成本偏高等方面。采购风险的存在不仅增加了企业整体的运营成本,还会直接影响后续的生产环节、营销环节,对企业内部的所有职能部门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采购风险的避免需要首先筛选好合适的供应商,以商业信用和利益为纽带构建稳固的采购关系。
(3) 物流风险
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物流环节的作用逐渐凸显,因而也带来了物流成本增高、货物损坏等问题。目前,为了实现专业化的物流管理,较多企业将物流环节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到了物流风险的转移。但是在此过程中,上述的物流成本风险、货物质量风险等依旧存在,还需要进一步加以管理和把控。
2.供应链外部风险
(1) 宏观风险
供应链风险会受到外部宏观环境的直接影响。宏观上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技术环境以及文化环境等都会影响行业、企业的供应链发展。在经济环境中,当宏观经济向好,供应链发展也会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整体风险可控。但是当宏观经济衰退,供应链中的各类风险,如投资不足、销售额下降等风险也会随之上升和明显。在政策环境中,法律法规的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下发、监管制度的紧缩等都会引导行政措施的调整,进而对供应链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敏锐洞察和收集外部环境信息,能够提前做好风险分析以及应对工作。
(2) 信息不对称风险
在复杂的供应链参与组织中,最主要的问题为信息不对称问题,存在信息失真、信息不及时、信息黑洞等问题。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采购、生产和销售环节出现错配的问题,不光无法满足终端市场的需求,也会丧失市场良机,影响企业和行业的长期发展。例如,牛鞭效应的出现会导致企业生产端以及供应端出現库存过多或者过少的问题,进而产生成本管控问题。
三、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程序
在上述分析供应链风险类型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做好风险识别、估测、控制和实施等相关环节,能够最大化减少以及规避风险。
1.供应链风险识别
作为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风险识别是在对内外环境考量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分类,从而确定未来一段时间的供应链管理周期中是否存在风险,并进一步明确风险的类型、性质、损害程度等情况,为后续的风险估测、评价与管理环节提供必要信息。
2.供应链风险评估
供应链风险评估包括风险估测以及风险评价两个部分。风险识别工作侧重于收集供应链中的风险信息,做出初步的、定性的评判,并在后续的风险估测中得到科学的定量分析。供应链风险估测是指对所有风险信息和资料进行定量化分析,借助概率统计理论和各类大数据软件系统,得出精准化、数字化的风险发生概率以及损失程度。
在上述风险识别和估测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对供应链风险开展评价工作,在内外环境的对比和分析中,明确后续自身处理风险的具体措施。因此风险评价的重点应该是风险损失与处理费用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风险处理的费用较大,并且高于企业现有的风险承担和处理能力,那么企业未来可以选择规避型的供应链风险处理措施。如果风险损失与处理费用之间的比例正常,那么企业可以选择积极应对的风险处理手段,并可以规划在风险处理中如何获得相应的收益。
3.供应链风险管控
供应链风险实施环节是将上述风险分析过程落实到实践中,制定好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并依次展开具体的风险应对和方法措施,来实现降低风险甚至是消除风险的管理目标。在具体实施中,企业需要根据实际环境确定风险应对类型,是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还是控制风险,并充分在各个职能部门中调动人财物等管理资源,做好自上而下的风险应对工作。此外,在风险管控后,企业也需要积极进行供应链风险监督管理工作,在周期性的风险评估和管控中,能够未雨绸缪避免出现不可控的供应链风险。
四、企业供应链风险管控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上述供应链风险管理流程在现实实际的应用中仍旧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制约着高效、科学供应链风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此,企业需要在把握供应链风险管理难点问题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提供管控的解决思路。
1.风险识别环节
供应链风险识别环节的落实存在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行业内以及跨行业企业的供应链风险管理思路和模式大相径庭,因此难以形成一致的供应链风险点。第二,从供应链内部结构分析,上游的供应商、中游的企业、下游的分销商以及终端用户之间构成了漫长的传递链条,使得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在传递过程中会出现不稳定性等问题,导致风险识别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针对上述供应链风险识别的难点,企业需要选择有效的风险识别技术,并形成完善的供应链风险列表,将识别工作精细化。首先,风险识别技术众多,如德尔菲法、风险问卷法、流程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资源以及能力选择合适的识别方式。利用专家小组意见的德尔菲法以及调研一手资料的风险问卷法在当前企业供应链风险识别中的应用频率较高。但是针对供应链多环节、跨部门等特点,企业需要适时应用流程分析法识别内外各类风险因素。供应链流程展现的是不同业务功能从起点到终点的工作流的集合,因此为了彻底分析每个环节以及流程上的风险因素,企业需要对流程活动进行细分和拆解,明确以下方面:第一,明确供应链流程的主题,能够理清各个流程环节,重点把握增值环节,避免出现控制程序的遗漏,能够把握完整的流程环节。第二,明确上述流程开展各类活动的原因,分清楚必要环节和不必要环节,能够因地制宜施展不同的处理方式。第三,精准记录各个环节活动执行的时间,能够明确上、中、下游各类管理任务达成目标的所需时间,以及充分识别供应链管理各项活动的时间接口,做好各个环节之间衔接。第四,监督负责人的职责匹配情况,能够在明确责任归属的前提下督促各个环节的有效执行,避免出现无人管理以及重复管理的问题。第五,明确各个流程的具体操作情况,能够制定各项工作和业务的规章制度以及操作细节,并构建各项供应链活动的评价标准,能够做好业务的对比和风险的评估。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提升供应链风险识别的效果,企业需要合理选择各类风险识别技术,并综合应用多种识别技术,将德尔菲小组法、流程分析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等方式统筹兼顾,有效协调起来。
其次,企业需要在上述识别技术运用后整理数据和信息,生成供应链风险列表,对供应链风险的来源、风险类别、风险名称等做好记录和罗列工作,为后续的评估环节提供方向。
2.供应链风险评估环节
科学风险评估的基础是大量正确有效信息的把握,但是在企业实际管理中,只有部分信息是已知的,很多信息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难以全面把握。此外,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中都明显存在沟通不顺畅的问题,致使供应链上的参与者都无法全面提供或者掌握相关信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始终难以得到根治。因此在供应链风险评估中,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指标和方法,也成为管理难点之一。
对此,风险评估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步骤:确定评估指标、确定评分标准、专家打分、风险分析。首先,精确化的风险评估需要确定评估指标,从定性以及定量角度分别确定好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影响程度。在定性指标中,企业需要确定好风险发生的难易程度,并且从企业社会形象、人身安全、日常运营等方面制定风险影响指标。在定量指标中,企业需要确定风险的发生概率、发生频率、发生数量等,并从收入、税前利润等角度制定影响指标。对此,企业需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制定综合性的评价指标。其次,针对上述指标,企业需要制定出相对应的评分标准,能够在各个部门和组织中通用评价指标,使其具有打分的可比性。企业可以制定五分制的度量标准,从0分到5分表示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产生的影响逐渐增高,使得风险评估过程更加精确。在定性指标中,企业可以辅助文字描述,对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风险影响程度进行详细解释,以辅助管理者的风险决策。例如,当企业的风险评分在1分以下,表示该种风险类型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并且对企业的负面影响较小,不会影响企业的对外形象、管理安全以及日常运营。在定量指标中,企业可以进一步利用指标详细表示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风险事件的数量、对收入的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等。再次,企业需要使用专家打分的方式进一步确认上述风险指标和打分情况,保证上述风险评价的客观和准确。在制定好供应链风险评价表后,企业需要向专业风险评估人员、外部专家以及一线人员发送评价表,得到上述参与人员对该表的评价和打分,不断精进该表中存在的指标设计问题以及评分不当问题。最后,在上述表格不断完善后,企业需要构建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在风险分级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风险所在的流程环节、动因、影响、管理现状、解决措施等。
3.供应链风险管控环节
此外,在正式落实的过程中,供应链风险管控也出现了以下难题:第一,如何衡量企业自身的风险偏好,准确把握好风险和机遇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企业不但需要考量到风险自身,而且也需要从宏观上确定企业自身的风险偏好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第二,如何在實际管控中既保证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又能够因地制宜针对性地解决局部风险。由于企业内外的供应链风险影响因素和风险类型众多,因此企业不能够一劳永逸采用相同模式和方式处理不同风险,必须要因地制宜,重点明确。
在具体管控措施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程度制定差异化的风控措施。风险偏好型企业承受风险能力较高,善于在风险承担中获得更高收益。风险厌恶型企业喜欢规避风险,往往会选择更为保守的决策方法。风险中性型企业会选择承担适度的供应链风险,使得风险的费用与预期的收入之间保持合理的函数关系。所以企业需要根据所处行业、企业规模、企业性质等情况判断自身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例如创新型的科技企业偏向于风险偏好型企业,传统企业则偏向于风险厌恶型以及风险中性型企业。
在评判自身风险偏好的基础上,企业需要针对不同风险类型开展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对于政策风险,企业需要加强与政府以及各类咨询机构之间的沟通,提升自身对于宏观政治以及政策制度的理解,提升自身的政治格局以及预见性。针对市场变动风险,企业需要加强市场信息收集能力,构建专业的信息收集中心,及时掌握终端消费者市场的相关信息,针对个性化需求提供针对性的产品或者服务,提升市场占有率。针对采购风险,企业需要做好供求分析,明确各类生产物资的风险因素,能够做好各类原材料的需求数量估计、质量评测等,从而提升采购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针对物流风险,企业审慎选择合适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方,避免出现信用风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还可以进一步自建物流,能够根据物资库存以及市场供求做好仓储资源的分配。
五、结束语
供应链风险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关注热点,因此企业需要在深度拓展、融合供应链管理、风险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企业供应链管控实践探索供应链风险管理的要点和相关问题,重点明确风险类型、风险的管控流程,并借助针对性与全面性的管控措施提升供应链风控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婷,蒋艳.基于物料清单的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J].物流科技,2015(6):117-119.
[2]郑湛,郑小京,徐绪松.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综述——信息风险管理[J].技术经济,2013(6):120-129.
[3]郭倩.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师,2014(5):
44-45.
[4]吉亮.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中国经贸,2016(2)3:94-94.
猜你喜欢价值链供应链风险管理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中国房地产·综合版(2022年1期)2022-04-24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商场现代化(2022年5期)2022-04-17价值链会计研究的现状和管理理论现代企业(2020年7期)2020-08-11基于供应链环境下乐山某超市供应商的选择智富时代(2018年1期)2018-03-26基于供应链环境下乐山某超市供应商的选择智富时代(2018年1期)2018-03-26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智富时代(2017年10期)2017-11-22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智富时代(2017年10期)2017-11-22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大陆桥视野·上(2017年5期)2017-06-27《价值链重构》决策(2016年10期)2016-11-23成本价值链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分析消费导刊(2014年12期)2015-02-13 相关热词搜索:上一篇: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下一篇:公安院校货物和服务采购审计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