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在市委文化工作会议暨打造全国文明典范之都推进大会上讲话1,供大家参考。
在市委文化工作会议暨打造全国文明典范之都推进大会上的讲话1
建设现代化××大都市,文化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今天我们召开市委文化工作会议暨打造全国文明典范之都推进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7·26”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推动港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彰显文明典范新风采新担当,为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加快建设现代化××大都市注入强大文化力量。
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繁荣港城文化”的殷切嘱托,以大格局高站位扛起建设全国文明典范之都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期间,要求×ד进一步繁荣港城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还亲临河姆渡遗址、天一阁、月湖、庆安会馆、慈城古县城等地考察,亲自为××打造“三江文化长廊”、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展示现代化大都市新形象等把脉领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要求、把握历史主动,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系列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鲜明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把文化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力量源泉,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繁荣发展的殷切期许,深刻认识和把握打造全国文明典范之都的重大意义,传承××历史文脉,厚植港城文化优势,构建起以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新格局。
第一,笃行“两个维护”,立根铸魂至关重要。政治上的坚定源自理论上的清醒。只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把理论武装抓到位、把精神家园培植好,政治忠诚才会坚如磐石,团结统一的大好局面才能更加巩固。要把强化理论武装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筑牢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路子奋勇前进。
第二,服务“两个大局”,自觉自信至关重要。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深度、广度、力度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前所未有。只有筑牢最本质的文化自信,才能在乱云飞渡时坚定从容,才能在斗争亮剑中坚决果断,才不会在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思潮的交锋中,迷失前进方向、丢了精神脊梁。特别是对××来讲,承担着国家和省里赋予的一系列重大使命,要心怀“两个大局”、服务“国之大者”、勇担时代大任,首先必须有大格局、高站位。我们要增进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提振全社会的志气、骨气、底气,彰显应变局、开新局、助全局的担当作为。
第三,推进“两个先行”,文化先行至关重要。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在全省推进“两个先行”的新征程上,××要当标杆、作示范、挑大梁,就必须以先进文化引领先行实践,以人的素质提升支撑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我们要大力弘扬“主人翁”意识,擦亮“最××”的精神特质,推动爱国爱乡、知行合一、敢闯敢试、实干为先等“城市之魂”代代相传、发扬光大,让文化东风劲吹四明大地,让文明风尚浸润百姓生活。特别是要从中华海洋文明重要起源地、海丝古港“活化石”的宝库中汲取“向东是大海”的不竭力量,让“到大海里游泳”和“弄潮儿向涛头立”成为普遍自觉,谱写“××××、向海图强、扬帆世界”的崭新篇章。
第四,增强“两个实力”,内外兼修至关重要。硬实力是根基,软实力是灵魂,硬实力让都市强大,软实力让都市伟大。××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港产城”是基本盘,“文”则是加速器。“港产城”的硬核实力要做大做强,核心价值、文化魅力、治理能力、法治环境、都市风范、品牌形象等“无形力量”的塑造提升十分重要、十分关键、十分迫切。我们要把文明典范之都建设作为推进“港产城文”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把港的“开放”、产的“创新”、城的“大气”寓于文的“浩荡”之中,让现代化××大都市既有领先实力、又有强大魅力,既有国际风范、又有东方神韵,既有文明秩序、又有蓬勃活力,全面提升竞争力、创新力、美誉度。
二、锚定在“两个先行”中担当示范的使命追求,以大手笔大气魄打造全国文明典范之都硬核成果
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明确了在“两个先行”新征程上担当示范的十方面目标任务,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全力打造文明典范重大成果,在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中担当示范。××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典范”既是担当示范的应有之义,也是争先进位的必然之举,是必须扛起的使命责任。
建设全国文明典范之都,总的要以打造红色根脉传承典范、精神富有引领典范、历史文脉弘扬典范、文化融合创新典范、文明交流互鉴典范“五个典范”为牵引,打响“在××,感悟真理伟力”“在××,读懂共同富裕”“在××,看见文明中国”“在××,悦享美好生活”品牌,努力成为建设新时代文化高地的排头兵。目标是到2026年,“两个维护”全面扎根,人民思想自觉、文化自信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基本建成更加开放、更富活力、更显温度、更有影响力的全国文明典范之都。到2035年,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形成以精神富有为标志的文化发展新模式,全面构建以文化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全面建成全国文明典范之都。具体来讲,要抓好七方面工作。
第一,打造旗帜高扬的思想理论高地。坚持把举旗帜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红色根脉”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创新理论领航行动,把××打造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高地、研究园地、传播基地。
一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完善落实“第一议题”等理论学习制度,用好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以“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为契机,总结提炼××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硕实践成果,推动形成“理论付诸实践、实践上升到理论、理论再付诸实践”的迭代深化和螺旋上升,引领全市上下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奋勇前进。
二要普及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实施理论铸魂、溯源、走心工程和“在××,感悟真理伟力”实践解码工程,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留下的红色印迹、光辉足迹,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形成一批有学理深度、学术厚度和××辨识度的理论成果。建强市级重大理论宣传平台、新媒体理论宣传矩阵,推出更多内容鲜活、通俗易懂的理论普及成果,用大众话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好、阐释好、解读好,在春风化雨中引导人民群众始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全面实施××文化研究工程,构建具有鲜明地域风格的“××学”研究体系。
三要确保意识形态安全。深入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工作、重要事件的主题宣传,不断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绷紧意识形态斗争这根弦,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完善专项巡查检查机制,加强对高校、网络、×等重点领域的管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提高意识形态领域治理能力,及时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第二,塑造××时尚的特色文化地标。文化地标是文脉传承的可视符号,也是都市发展的精神标识。要突出现代眼光、卓越水准、典范意识,深入挖掘山海自然禀赋和历史人文风情,打造独树一帜的港城文化印记,让文化因子渗透城市肌理,把××建设成为近悦远来的魅力之城。
一要重塑空间布局。立足现代化××大都市空间总体布局,依托枕山××、拥江揽湖的自然本底,沿着翠屏山—三江口—东钱湖—象山港主脉络,科学安排文化功能片区,整体布局重大文化项目,形成经纬有序、错落有致的文化发展空间格局。要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为契机,厘清重要文化遗存、重大文化项目与城乡空间的关系,高水平统筹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推动自然风貌、文化风采、建筑风格有机融合,实现融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和谐之美于一体的整体都市大美。
二要做精核心板块。升级打造百里三江文化长廊,突出“甬江科技创新、姚江历史文化、奉化江都市活力”特色,让“三江六岸”成为××最具辨识度、文化味的魅力休闲带、城市会客厅。高起点规划建设翠屏山中央公园,整体提升以河姆渡、慈城古县城、上林湖越窑遗址为基点的“金三角”区域,打造“中华海洋文明起源地”的主要承载空间。深入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深度挖掘南宋石刻、宝奎巷等文化群落价值,打造慈湖、月湖、东钱湖“三湖宋韵文旅带”,形成××宋韵文化主轴线、大圈层。加快构建千里××生态走廊,实施一批重大××旅游项目,推进象山港××旅游休闲区、前湾现代文旅产业集聚区、南湾海洋旅游示范区等重点区块建设,打造北纬30°最美海岸带。
三要抓实重大项目。大力实施新时代文化地标建设工程,高水平建设天一阁博物院南馆、××博物院新馆、××文化馆新馆、河姆渡博物院、河海博物馆、新音乐厅等重大文化项目,加快建设大运河(××段)国家文化公园和诗路文化带,绘就“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达江海、运济天下”的文化图景。立足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先行,发挥文化投资在稳进提质中的重要作用,滚动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文化设施、文化产业项目,为建设新时代文化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赓续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根脉。文脉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积淀的独有气质、独特标识。要保持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崇敬之心,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像爱护眼睛一样善待历史遗存、守护城市文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厚植××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
一要深化追根溯源。实施史前文化与海洋文明探源工程,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管理和联合申遗,加快推进“十四五”八大考古计划,精心组织井头山遗址二期发掘,实施渔山列岛等重点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资源调查,推动“海洋文明探源”向实处求证、往深处拓展。开展港城发展演变和海丝、海防、海岛遗存研究等重大课题,深化跨学科、跨领域研究,构建海洋文明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二要加强保护利用。健全文物资源保护管理机制,摸清文物和文化遗存的底数,强化大数据、新材料对文物保护的支撑作用,推动实现文物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文物本体保护向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整体保护并重转变。积极探索传统历史文化更富创意的“打开方式”,推动历史建筑、风貌街区、工业遗存保护性开发、创意性展示、产业化提升,真正留住城市记忆,更好发挥教育润化、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功能,让“老街老巷”成为“网红景点”、“工业锈带”成为“城市秀带”、“斑驳遗迹”成为“斑斓风景”。
三要突出活态传承。深入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加强海丝文化、阳明文化、藏书文化、青瓷文化、商帮文化、慈孝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的研究宣传,让“最××”的文化在海内外有更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体系,传承发展戏曲曲艺、民间艺术、传统医药、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擦亮甬剧、十里红妆等金名片,以时代精神激活非遗的生命力。
第四,弘扬向上向善的时代文明新风。坚持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深化精神文明建设,高标准抓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加快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确保成功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一要强化示范引导。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传播践行时代楷模精神,健全“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文明有礼××人”四级道德荣誉体系和褒奖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先进典型感召人、影响人、带动人的重要作用。深化“××有礼·××示范”文明素质养成行动,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打造一批德治品牌、廉洁品牌、有礼品牌,让四明大地处处正气充盈、爱心涌动、温暖如春。
二要深化文明实践。构建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体系,着力解决“有中心、缺实践”“硬件强、软件弱”等问题,真正将其打造成为学习理论政策的学校、丰富文化生活的舞台、倡导移风易俗的平台,到2026年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线100条,“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实现全覆盖。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深化志愿服务精准触达机制改革,着力打造千支品牌化志愿服务组织、千个标准化公共场所志愿服务站点,到2026年注册志愿者超过230万人,让“随手志愿”成为甬城新风尚。
三要夯实创建基础。推动文明创建从城区向乡村延伸、从局部向全域覆盖、从风景向全景跃迁,迭代升级“浙里甬文明”场景应用,健全文明创建全民参与机制,把责任和压力传导到社区、网格、家庭、单位等每一个社会细胞,着力解决“干部干、群众看”等突出问题,确保全域文明创建覆盖率达到100%。把文明创建与美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滚动实施“精特亮”工程,示范打造“艺术振兴乡村”“创意点亮城市角落”“最干净城市”等系列品牌,常态化开展“七个周边整治”,下大力改造提升城乡接合部、城中村、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着力攻克文明顽疾、实现长效常治。
第五,扩大优质普惠的文化服务供给。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构建完善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在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中得到文化熏陶、气质提升、精神升华。
一要完善基础设施。着眼补短板、提品质、可持续,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布局打造一批“天一书房”、乡村博物馆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确保到2026年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4500平方米以上,“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实现全覆盖,让文化阵地有机融入城乡每个角落。坚持“建、管、用”并重,提升农村文化礼堂等文化设施运营管理水平,做到使用效率、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要创新服务供给。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完善落实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机制,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智能化、数字化,实现“群众点单”与“政府供应”有效对接,到2026年县级以上公共文化场馆移动服务端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持续深化“文化下乡”,精心打造“天一系列”阅读品牌,大力实施“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到2026年全民综合阅读率达到95%,全民艺术普及综合参与率达到85%。
三要创作文艺精品。聚焦时代主题,瞄准高原高峰,大力实施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优工程,引导文艺工作者把作品写在大地上、写进人民心坎里,在文学、音乐、戏剧、影视、美术等领域推出一批××气质鲜明、影响力广泛的扛鼎之作,在国家级文化文艺奖项上实现新突破。设立文化艺术发展基金,完善选题论证、立项扶持、揭榜挂帅等机制,统筹发展国有单位“老底子”与民营团体“新势力”,引进培养一批文艺名家和创作团队,不断提升“文艺甬军”的竞争力、影响力和美誉度。
第六,构建扬帆世界的立体传播体系。××在“两个先行”中示范担当,对内要出成果、出经验、做标杆,对外要多参与、多发声、展形象。要加快构建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更好运用国际语言、群众语言、网络语言,全面展现现代化××大都市的美好图景,让世界通过××之窗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一要提升融合传播能力。深化市级新型主流媒体和政务新媒体矩阵建设,做大做强“甬派”“宁聚”“甬上”等客户端和官方微信微博,聚力打造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新型传播平台。深入推进融媒体改革,实施精品化战略,加快移动化转型,建立健全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架构,持续激发和释放新闻生产力。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提质增效,形成面向基层的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更好地引导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让正能量更加充沛、主旋律更加高扬。
二要加强城市形象宣传。与时俱进提炼新时代××发展的核心元素,丰富充实“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内涵形象。大力实施“感知××”精准传播工程,完善城市形象视觉符号体系,精心设计城市地标、城市徽标、城市主题歌曲,广泛宣传城市特色、城市愿景、城市文化,增强形象宣传的传播力感染力,全面提升××城市形象的辨识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人了解××、选择××、扎根××。
三要深化国际文化交流。坚持全球视野、国家站位、××特色,做大做强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市级外宣平台和“InsightNingbo”海外社交媒体矩阵,深化与央媒省媒的战略合作,加快提升国际传播能级。用好亚运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重大平台,深化推进城市外交、民间外交、公共外交,加强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培育打造一批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常态化开展“聚焦××”等交流活动,构建完善对外话语体系,不断提升城市国际形象、扩大海外“朋友圈”。
第七,培育充满活力的现代文化产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供给,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到202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
一要加快数字化布局。运用数字技术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变革重塑,大力实施文化产业“新势力”成长计划,重点培育发展在线演播、数字创意、数字新媒体、数字艺术展示等新业态新模式,到2026年规上数字文化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形成3个以上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
二要培育领军型企业。突出以大企业引领大产业,大力实施文化领军企业培育工程,支持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内容提质、链式发展、上市融资等做大做强,到2026年新增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文化企业20家,规上文化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实现翻番,全国文化企业30强实现“零”的突破。
三要壮大功能性平台。对标世界一流标准,加快建设××西枢纽、翠屏山中央公园、国际会议中心等重大载体,提升打造象山国际影视城等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街区、文化特色小镇,培育建设一批具有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的文化产业功能平台,到2026年新增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家,建成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18家。
四要推进大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实施文旅标志性IP和“金名片”培育工程,着力抓好大运河诗路精品线和红色旅游示范带建设,高品质打造一批千万级核心景区和古城古镇古村等文旅精品,大力拓展研学旅行、工业旅游、夜间旅游、海洋旅游、运动休闲旅游、中医康养旅游等文旅新业态,擦亮“顺着运河来看海、伴着书香游××”城市旅游品牌,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成为亚洲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深化“文化+”战略,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打造一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制造、服务业等全面跨界融合、实现双向赋能。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