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研究

孙若兰 吴倩怡

摘要:目前,部分农业类上市公司存在滥用盈余管理的行为。本文从农业类上市公司三种盈余管理的具体表现出发,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分析了农业类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动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农业;资产减值;盈余管理

1.引言

2015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指出:“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一直以来,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推动经济蓬勃发展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近年来,农业市场迅猛发展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农业类上市公司,生物资产是农业上市公司最主要的经营对象,但是生物资产由于其自身的生产繁殖、生长发育、死亡消失的自然规律的特殊性使得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与披露都留有了巨大的盈余管理空间。过度的盈余管理不加以控制将会演变为恶意的盈余操纵,前有广为人知的绿大地事件,后有近年的獐子岛事件,它们都利用了生物资产减值的特性扰乱了市场经济的秩序、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基于此,本文结合案例,从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具体表现出发,分析了农业类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并且提出针对性建议,希望借此规范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

2.文献综述

2.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从多个角度展开了对生物资产减值和盈余管理的研究。

2.1.1生物资产准则研究。宋钦(2013)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上市公司存货跌价准备中的计提行为中盈余管理的动机,指出上市公司可能通过存货跌价准备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赖惠明(2015)对农业上市公司生物资产披露的透明度进行考察,以期望为我国农业会计准则的完善与改进农业上市公司生物资产的披露提供实证依据。乔宏等(2015)分析了生物资产确认、计量、信息披露三方面的过度盈余管理手段,并且据此提出针对这三方面完善相关准则的措施。周冬华(2016)等指出现行准则抑制了企业通过非流动资产进行盈余管理,但是却将盈余管理的对象转移成流动资产减值,所以建议重点监控流动资产的计提。何琛等(2017)建议报告中改进生物资产的披露细则,以降低生物资产盈余管理空间。

2.1.2消耗性生物资产研究。章琳(2015)发现拥有大量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农业企业的利润操纵动机强于普通农业企业,主要是由于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计量不稳定,不稳定因素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现金交易、资产清点难度大以及公允价值难以推广。张心灵等(2020)研究发现,企业计提生物资产减值加重了盈余管理程度,特别是加重企业向下盈余管理行为,并且企业更偏爱使用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企业通过计提生物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意愿更强烈。

2.1.3规范盈余管理行为策略研究。王婷等(2009)研究了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和对盈余管理方式的偏好,提出促进农业上市公司发展的相关建议。张华(2009)指出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信息披露存在随意性大,分类信息的列示较少,方式单一,不充分的问题,提出改进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信息披露的建议。吴君民等(2020)发现沪市与深市农业类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因素存在差别,对其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2国外研究现状

2.2.1生物资产的研究。Bohu?ová H, Svoboda P.(2014)研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框架,针对生物资产和农产品的性质及计量方法设计了具体的记录程序。生物资产的性质作为区分消耗性资产、无记名资产和生产周期长的消耗性资产的标准。这与我国2006年发布的CAS5有一定的趋同性。Dékán IOMT,Kiss ?. (2015)通过研究IAS41准则从而对各种农业活动的生物资产计量做出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Gon?alves R, Lopes P, Craig R.(2017)研究发现,已确认的生物资产在公允价值上具有价值相关性,且在披露水平较高的公司中具有更高的价值相关性。同样的结果在对持有者生物资产进行分析时得到,但当它应用于消耗性生物资产时,结果表明投资者并不重视披露水平较高的公司的已确认生物资产。这说明了在生物资产减值披露方面对生物资产的类别也有一定的要求。

2.2.2生物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研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了第142号标准,消除了自动摊销商誉的做法。Jordan(2004)指出在某一年盈利较低的公司可能會采取自由裁量减记,以进一步降低本期的收益,这是一种实际的盈利管理方法。Vinten(2005)研究得出,允许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后,小公司受到的负面影响要大得多,而且比大公司更有可能提取大额减值准备。Jahmani(2010)指出公司使用第142号标准是为了管理收益的波动性。

2.3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生物资产减值和盈余管理进行了较为广泛的阐述和论证,然而已有研究虽然不同程度上涉及到生物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但仅选择了某一或某些视角展开论述,系统性和全面性不够。

我国2006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以下简称CAS5)主要采用历史成本模式为主、公允价值模式为辅的计量方式。国内学者侧重于探究企业利用生物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以及针对性解决措施,因而忽略了对在不同视角下企业产生盈余管理的行为的动机的详细阐述与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

国际会计准则IAS41对生物资产主要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并且国外学者则侧重于生物资产披露情况,未曾对生物资产披露不足已产生的后果进行后续解释与分析。

本研究意在通过研究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具体表现,分析农业上市公司利用生物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并且提出针对性建议,进一步丰富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面的研究。

3.农业类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具体表现

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关系不仅关系到上市公司是否会被暂停上市,还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因为外部投资者是不会对经营状况不好的公司增加投资的。为了粉饰经营业绩、上市公司通常会采取多种手段、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3.1大量计提减值准备,巨额冲销

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而不是非经常性的损失。为了保持企业良好的经营形象,上市公司并不希望出现持续亏损的情况。但是现实往往不如人愿,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上市公司仍然会出现亏损的状况。为了粉饰经营业绩,上市公司通常在第一年亏损时转回以前年度的减值准备,扭转亏损。但是当转回的减值准备无法扭转亏损局面时候,上市公司可能会计提更多的减值准备夸大亏损,这会留给了企业较大的盈余管理空间,缓解了企业以后年度的压力,为以后年度转回利润留下操纵空间。

2009年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大地)出现巨额亏损,主要动因在苗木死亡,因而该公司对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了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但是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期间绿大地对其业绩报告进行高达五次修改,

2009年10月30日,公司发布2009年三季报称,预计2009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0%~50%。2010年1月30日,公司将2009年净利润增幅修正为较上年下降30%以内。而公司2010年2月27日第三次发布2009年度业绩快报时,净利润又变为6212万元。2010年4月28日绿大地又将净利润修正为-12796万元。2010年4月30日,公司最终发布2009年年度报告,披露公司2009年净利润为-15123万元。变了五次以后,绿大地2009年的净利润从最初的盈利1.04亿元变为最终的亏损1.5亿元。从预报盈利到巨额亏损,引起了市场的质疑,经调查发现其资产减值的计提全部计入了营业外支出非经常损益项目,并且绿大地对资产减值计提时点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存在巨额冲销的可能性。

3.2大量转回或少计提减值准备

上市公司会定期对公司资产进行全面评估,对有减值迹象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对有恢复减值迹象的资产予以转回减值准备。计提或者转回减值准备是出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的要求,体现出上市公司真实的经营业绩,向投资者传递上市公司实际经营状况,便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维护投资者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是,现实往往不如人愿。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会大量转回或者少计提减值准备粉饰业绩,操纵利润,营造虚增利润的假象。这直接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影响了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利益。

2014年和2015年,獐子岛连续两年都处于巨额亏损状态,已经面临退市风险,2016年资产减值损失大量减少,扭亏为盈避免PT。獐子岛公司2017年处于亏损,2018年资产减值损失减少,实现盈利。具体见下图

4.农业类上市公司利用生物资产减值盈余管理动因分析

过度的盈余管理将会导致会计报表列报信息失真,影响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破坏了资本市场秩序的稳定。笔者希望通过研究利用生物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动因,对遏制过度的盈余管理提供依据和帮助。

4.1外部动因

4.1.1生物资产准则不够完善

CAS5规定生物资产可分为生产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不允许计提减值准备。有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动因,使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计提生物资产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允许转回,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在影响因素消失以后允许转回。由于消耗性生物资产存在生长周期长、盘点困难以及易受自然风险影响等特点,难以准确判断减值金额,在计提减值过程中容易受到管理层主观判断的影响,很可能出现高估或低估其减值准备的情况,因此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都给企业留下了较大的盈余管理空间。

4.1.2盈余管理成本相对较低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的优惠政策倾向明显。为了扶持农业企业发展,农业类上市公司享受了来自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如政府补助、税收优惠政策等等。特别是在税负这一方面,农产品的税负相对其他产品而言本来就相对较低,在各种优惠政策的影响下,有些甚至直接免税。非税收优惠上市公司虚增利润几百万就需要缴纳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税金。因而其它上市公司利潤造假之前通常要考虑税负问题,而农业类上市公司无论是流转税还是所得税通常较低,极大地降低了农业企业的盈余管理成本。

4.1.3外部处罚力度不够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在依法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等材料上作虚假记载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由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会追求刑事责任,由此可看出,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一般只是给予经济上的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遏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特别是对于市值达几十亿的大型上市公司而言处罚程度过轻。

4.2内部动因:

4.2.1吸收外部投资

相比短期盈利情况,外部投资者更加注重企业的长期盈利情况。换而言之,当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净利润如果呈现稳步上升的状态就可以向投资者传递该上市公司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的信息。因而,为了吸收更多的外部投资,上市公司可能会通过加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其利润呈现平稳上升状态。

4.2.2避免ST或退市

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两年处于亏损状态就会被ST,连续三年处于亏损状态将会被暂停上市。企业为了维护其付出巨大成本获得的上市资格会通过各种手段满足保牌条件,大量转回或者少计提减值准备将会虚增公司的利润,避免被退市。

4.2.3配股动机

配股能够帮助上市公司在上市以后迅速注入大量资金。根据《公司法》规定,配股条件之一就是配股公司连续三年净资产收益率每年都要达到10%以上。但是出于多种原因,上市公司可能无法做到连续三年都做到如此。为了吸收投资促进公司进一步发展,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以达到配股目的。

4.2.4高管职业发展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面临升职或者无法连任时,可能会为了达到提高其在股东与董事会中的认可度,从而利用盈余管理使其在职期间业绩能力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当新任高管人员到位时,可能会虚减第一年的利润再在未来年度通过盈余管理实现利润的增加以彰显其工作能力。

4.2.5避税动机

在政府大力扶持下,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增值税的税负都相对较低。因而农业上市公司的税负都集中在企业所得税上。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和资本的逐利性,农业类上市公司避税动机会比其它类型的上市公司更加强烈。过度资产减值实现盈余管理是农业类上市公司实现其避税目的最常见的手段之一。

5.农业类上市公司利用生物资产减值进行过度盈余管理的对应措施

过度盈余管理不仅会损害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还会违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损害相关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一些改进相关准则的建议,以减少生物资产盈余管理空间,提高生物资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5.1完善会计准则

根据CAS5关于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可以在影响因素消失后恢复,并包括在当前损益中。扇贝和海鲜等消耗性生物资产,从播种到收获往往长达数年,如果使用成本模式计量将会给企业留下较大的盈余管理空间。因此,基于农业上市公司的自身具有的特质,为了减少过度盈余管理的发生,笔者建议对消耗性生物资产做出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的修订。

5.2发展资产评估行业

目前,我国的资产评估市场并不完善,限制了公允价值模式的使用。同时由于农业上市公司分布相对较为分散,无法形成一个较为集中的市场,资产评估更难以发展。因此,笔者认为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资产评估行业的资金投入,推动农业资本市场发展。另一方面笔者认为需加大对我国资产评估人员的技能考察与监督, 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做到对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准确、合理的评估。

5.3修改现有资本市场的相关规定

现在,我国证监会的IPO指标、追加发行、ST、上市废止,往往非常简单,例如连续3年的利润,近年3年中6%的加权平均收益率等。特别是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的情况下,证券管理部门会决定停止其股票上市。此时,一些持续亏损的上市公司的盈利操作动机将更加激烈,以免被证监会摘牌。为了防止上市公司片面追求IPO指标,进行追加发行和解除上市,利用收益操作扭曲会计信息,我国应当使IPO、追加发行、ST、上市废止等规制标准更加合理,不再单纯以净利润为标准,而是建立全面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

5.4鼓励建立吹哨人制度

企业内部监督不能完全解决盈余管理问题,还需要建立“吹哨人”制度。

通过外部监督,可以使农业类企业的行为更加标准化,避免滥用盈余管理。

要发挥监督作用,可以增加处罚力度,發布处罚信息,对企业形成一定的震慑效果,进行反思和改进。

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公众监督渠道将被解除屏蔽,开通在线投诉监督及报告平台,建立健全的联动机制。

5.5改进税收政策

为了降低企业税负、提高利润,上市公司往往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避税。特别是对于农业企业而言,为了鼓励农业发展,农业企业享受了许多税收优惠,大大降低了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成本。因此需对农业上市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改进,增加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限制条件。

6.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发生多起过度盈余管理的案例。不可否认,农业类上市公司因为其经营对象特性、生物资产准则、政府的有关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下留下了较大的盈余管理空间,因而农业类上市公司可能出于多方面的动因进行盈余管理。过度的盈余管理不仅仅给利益相关者和农业资本市场带来了伤害,长期下去也会对企业自身不利。笔者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发现,相关政府以及有关部门仍然可以从完善相关准则出发,缩小生物资产盈余管理的空间,遏制过度的盈余管理,促进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心灵,赵浏寰,范文娟.生物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基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视角[J].财会通讯,2020,(17):79-84.

[2]王一涵,周咏梅.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盈余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2019,(26):74-77.

[3]朱叶菁.西部牧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20.

[4]李灿,尹战洪.农业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会计处理中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2021,(11):92-99.

[5]何琛,段萍华.盈余管理空间与生物资产准则的改进[J].财会通讯,2017,(28):25-28+4.

作者简介:

孙若兰(2001-),女,汉族,江苏泰州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会计学方向。

基金项目:

江苏大学第20批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C133。

猜你喜欢资产减值盈余管理农业张北“未来农业”农产品市场周刊(2019年15期)2019-09-24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研究现代营销·学苑版(2017年7期)2017-09-08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吉林农业·下半月(2017年6期)2017-06-22民营上市企业公司治理措施的探究中国经贸(2016年22期)2017-01-16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农家顾问(2016年11期)2017-01-06公允价值应用下的盈余管理商场现代化(2016年14期)2016-06-16股权市场的B股折价:盈余操纵的影响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9期)2016-05-24论会计核算中公允价值与资产减值的统一商场现代化(2016年6期)2016-04-21新会计准则和盈余管理商(2016年8期)2016-04-08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关系研究会计之友(2014年3期)2014-01-10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