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龙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对于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仅仅依靠低成本,做国际产能分工与价值链的低端货来积累资本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化技术全面延伸到各行各业,信息化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也在不断加速。中国政府强调要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聯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制造型中小企业升级转型是发展必然趋势。
关键词:苏州;信息化;企业改
1.企业信息化势在必行
信息化, 通常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特别是促成应用对象或领域(比如企业或社会)发生转变的过程。一般所说的自动化,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智能制造其实都是信息化在不同领域的具体运用,只有正确认识这个本质才能更好的推动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与升级。对于企业来说,按照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外部供应商/客户沟通来分,一般大致可以分为内部信息化和外部信息化。内部信息化主要体现为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管控,其中又以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最为典型。外部信息化主要体现为通过信息化手段延伸到企业外部,加强与供应商和客户的沟通。内部信息化和外部信息化在信息化的不同阶段,可能是同步的,也可能是异步的,最后发展是逐步融合的。
信息化进程可以分为这么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信息化启蒙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办公软件应用阶段,office软件在企业行政部门广泛应用,文档的制作和数据的记录与计算由手工变为电子化,解决了纸质不宜保留,无法自动计算等问题。
第二阶段是信息化初级应用阶段。内部信息化体现为企业的某些部门大体实现信息化,财务部、设计部、仓库管理部是企业实现局部信息化的主要部门。财务部信息化大大缩减了财务制作总账报表的工作,设计部信息化方便了设计图纸的管理,仓库管理部信息化可以实现库存快速查询。这个阶段同时伴有自动化设备的初级应用。外部信息化体现为企业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用以树立公司形象,宣传企业和产品。但是由于大部分企业的门户网站很少或基本没有更新或维护,往往处于非活跃状态,所以这个时期的外部信息化还不具备沟通功能。
第三阶段信息化应用发展阶段。内部信息化体现为企业资源管理信息化,不再是孤立的对个别部门进行信息化,而是强调企业生产销售过程中部门间信息的流通,进而形成业务的闭环。通过基干信息系统(ERP)的建立对销售、设计、采购、仓库、库存、生产和财务等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整体的管控。这一阶段的信息化主要解决了企业内部信息孤岛问题。外部信息化体现为企业借助一些知名网站和电商网站平台推销企业及产品。
第四阶段为信息化深化应用阶段。内部信息化主要体现为企业内部优化和企业间的信息化。它一方面在企业基干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每个环节的应用,譬如通过生产执行系统(MES)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信息化应用,通过条形码仓库管理系统对每个库位每一个批次进行信息化应用,另一方面加强企业间的信息化,譬如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和售后服务管理系统对客户的沟通和服务进行信息化应用,通过供应链(WMS)系统对供应商的的沟通和服务进行信息化应用。外部信息化方面体现为通过互联网手段,一端将外部电商平台和内部信息平台打通,将客户的需求引入,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客户准确高效的提供需要的商品。同时另一端将本企业需求与供应商的信息系统打通,供应商可以准确知道企业的需求,在需要的时间需要得地点提供需要得产品。内部信息化和外部信息化的融合就形成了 “+互联网”,这种融合为制造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改良。这一阶段的信息化主要解决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
第五阶段是企业信息化的高级应用阶段。这一阶段内部信息化和外部信息化会高度融合,这是企业产业链的信息化。以“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为主题的“工业4.0”,是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及网络信息系统形成网络化分布式生产的实现,结合人机互动,3D打印等技术在制造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对产业链的分工进行重组。这一阶段的信息化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制造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内部信息化与外部信息化是皮与毛的关系,只有融合与连通才能将作用发挥到最大。信息化能够改善企业内控;能够扩大企业销售;信息化是推动制造企业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和核心之路。
2.问题
苏州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最为活跃地区之一。苏州中小型企业的数量较多,但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尤其与国外的同等企业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和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土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深度和广度仍非常不足,通过系统信息化手段改进和提升企业的意识欠缺。将本土中小企业与在本土的外资(苏州日资、韩资、台资数量比较多)制造型中小企业对比,我们发现,外资(台资)企业的信息化意识要远高于本土中小企业。基本上,外资(台资)企业信息化程度开始由第三阶段信息化应用发展阶段进入到第四阶段信息化深化应用阶段。而本土中小企业大多还停留在第二阶段,即企业内的一部分部门实现信息化。我们调研发现,苏州的很多中小企业还是家族式的家长管理,一言堂的管理导致缺乏规范工作流程。企业经营者对于企业的了解往往停留在经验上,而不是实际信息数据反馈基础上,经营决策不是基于数据分析的前提下进行判断,而是凭感觉、凭经验的主观决策。
第二,本土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且配置不合理,“重硬轻软”非常普遍。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配套资金,系统日常运营、维护也耗费一定资金,这对大型企业相对容易解决,而对中小企业来说,这往往是难以逾越的障碍。有调查表明,近1/4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信息化建设的瓶颈,由于企业实力有限,难以进行信息化改造,不进行信息化改造,企业实力又无法提升。这便形成了一个怪圈,许多中小企业就此搁浅。另外,许多企业对硬件的投资占绝大比重,这不仅使得流动资金紧张,也制约了硬件设备发挥效益。而对于软件,并未认识到软件系统的价值所在,不舍的花钱投入软件。
第三,外资(台资)中小企业存在盲目信息化,好高骛远的问题。外资(台资)企业本身属于全球化经济中的一环,他们的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较高。大部分外资(台资)背景的中小企业经营者都有借鉴外资经验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的意识,但是由于缺乏对信息化发展进程的正确认识,一些外资(台资)不能正确地用科学发展阶段对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比如,他们可能高估软件系统自身的功能而忽视人的使用问题,给予不恰当的预期,这往往是导致信息化失败的原因。
第四,基于销售导向或企业扩张导向,一部分中小企业重外而不重内的信息化方式导致“外强而中干”。近年,政府大力倡导并推动互联网+模式,
国家的产业政策侧重于从宏观角度全面权衡和考量,而地方政府优先考虑的是本地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产业的政策方向不尽相同。而部分产业政策缺乏延续性,令企业无所适从。企业为强国之本,苏州前几年的飞速发展也得益于外向型经济中制造业的投资和发展的强大牵引力。这几年苏州的产业整体处于下滑状态,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继而带动生产服务型企业的发展仍然是苏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我们需要认清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概念的本质只是信息化的在不同领域在不同阶段的体现方式,而不是孤立新事物。如何运用这些手段,引导并促进制造型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升级是我们具体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的有利手段。
3.总结和建议
建立实施企业登云计划,将现有经信和发改的补贴资金改变成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必须的产品包,加上信息化服务体系服务等,解决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的各种难点,使企业信息化程度自动提升,将企业研发和信息化的投入作为税收优惠和补贴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郭文东,刘绍敏.什么是企业信息化[J].经济论坛,2003,(9):44.doi:10.3969/j.issn.1003-3580.2003.09.023.
[2]杨海峰.企业信息化探析[J].互联网世界,2000,000 (001 ):70-71.
猜你喜欢苏州信息化“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现代苏州(2022年6期)2022-04-13月“睹”教育信息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年9期)2021-09-22月“睹”教育信息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年8期)2021-09-10月“睹”教育信息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年4期)2021-06-06苏州百园图现代苏州(2020年1期)2020-09-10“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8期)2019-05-28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2017年12期)2018-03-28有味道的苏州云创新作文(5-6年级)(2017年5期)2017-12-08苏州之美周末·校园文学(2016年8期)2016-05-14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党员文摘(2009年8期)2009-08-22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