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音、美学科融合视角下推进学生传统文化审美情趣的实践研究

林燕

摘  要:小学体育、音乐、美术学科融合教学的新思想打破了单科教学的局限性,在小学阶段三门学科均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以及本文试从“非遗”闽剧进校园校本实践经验入手,探究三门学科间内在联系对提高学生传统文化审美情趣的促进作用学科融合的方法和推进学生传统文化审美情趣的策略。通过具体实例阐述如何创设情境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实践中提高学生传统审美情趣。

关键词:“非遗”闽剧进校园;学科融合;传统文化;审美情趣;

2006年闽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作为具有浓郁福州地方特色的舞台艺术,闽剧所包含的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历史知识等可结合学生更能接受的形式与小学体、音、美学科进行融合教学,发挥“非遗”闽剧进校园在体、音、美教学中的传承的作用,将民族艺术植根于校园的土壤之中从而提高学生传统文化审美情趣及核心素养。

一、小学体育、音乐、美术学科间的联系对提高学生传统文化审美情趣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体育、音乐、美术学科是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非遗”闽剧进校园极大的发挥了三门学科的内在联系,这三门学科机地结合起来,在美的感悟中传授知识,从而带领学生进入传统文化的教学情境中,提升学生传统文化审美情趣。体育、音乐、美术学科有各自领域的所擅长的,体育是锻炼学生形体的学科;音乐以提高学生声乐素养为目的学科;美术是传达视觉形象的学科;而“非遗”闽剧艺术具备了这三门学科的核心特征,在小学校本课程教学的实践中挖掘三门学科内涵,如:闽剧中的基本功“腰腿功”、“毯子功”、“把子功”、“水袖功”等与体育学科的武术和体操有机的结合,展示优美的体形、强健的体魄;与音乐学科锣鼓乐器、曲调、曲牌等有机结合将闽剧唱腔融入音乐教学,在小学音乐课题组展现福州传统音乐的美;与美术学科闽剧元素服装、饰品、脸谱及人物造型等有机结合,呈现闽剧独有的传统艺术魅力。

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资源的深度挖掘中特别提倡开发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课程。①“在小学阶段的校本实践课中结合“非遗”闽剧并发挥体、音、美三门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学科基本规律发挥各自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传统文化审美情趣的提高。

二、小学体育、音乐、美术学科融合的方法及推进学生传统文化审美情趣的策略。

在以“非遗”闽剧进校园开展的校本实践活动总结的经验中,可以从以下方法及策略中进行学科融合推进学生传统文化审美情趣发展。

1、闽剧与体育学科:把闽剧基本功与动作融入体育教学创编体育学科为主导的教学内容,如:《闽剧体操》校本实践课程,普及本校五六年级学生,自主研发的《闽剧体操》可以运用于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的体锻时间同时开展以《闽剧体操》为校本特色参加相关比赛及展演活动。

2、闽剧与音乐学科:把闽剧唱腔和戏曲律动融合到音乐教学中,体验锣鼓音乐及闽剧独有的曲牌、曲调,把福州传统戏曲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结合校本实践活动中高年段开展闽剧曲牌“班班有歌声”活动、低年段配合美术手绘服饰开展闽剧律动模特队,通过各类展演活动总结经验从而完善校本教材汇编,提升学生传统文化审美情趣。

3、闽剧与美术学科:把闽剧脸谱、服装、头饰融入美术校本课程,学习闽剧元素的色彩搭配、传统纹样在闽剧服装中的运用以及闽剧头饰超轻粘土装饰等,通过开展“班班有美展”之魅力闽剧、校本作品成果展将学生匠心童趣寄托在一件件融合传统闽剧元素的作品中,在学生心中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锻炼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也推动了非遗闽剧在校园传统文审美情趣的传承发展。

4、闽剧与学科融合:在分学科教学融合的基础上,把体、音、美校本教学特色进行合理、系统的整合,形成大型闽剧创新展演活动,创设三位一体的展演形式。具体表现为主舞台、展区流动舞台、展区作品展示区三方互动展示形式。闽剧体操设计的程式动作将结合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人物故事和主题在主舞台进行展示,在展区的流动舞台有根据闽剧戏曲律展示戏曲服饰的模特队演绎的服装秀,在作品展示区展示有闽剧脸谱、服装、头饰等元素制作的创意成果。这样别开生动的学科融合展示做到了内容和形式上的传统与创新,继承与发展,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方位感官的调动引导学生在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追求真、善、美,欣赏学科融合的艺术美,使学生在艺术享受中找到共鸣,感受更高层次的传统文化审美情趣。

三、结束语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往往不以独立的面貌呈现,而是与各学科特有的不同内涵相结合,渗透在思维方式和实践形式之中。体育、音乐、美术学科都是以育人为载体,只是在学生素养的提高中所呈现的形式不同,体育以体质健康、音乐学科以音乐律动、美术学科以美感表达为主,“非遗”闽剧进校园极大的发挥了三门学科的内在联系,这三门学科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审美教育,在美的感悟中传授知识,从而带领学生进入传统文化的教学情境中,提升学生传统文化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鲜活生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献:

[1]钱初熹. 美术教学理论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本文系福州市仓山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传统文化审美情趣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课题编号:CS2020CG005]

猜你喜欢学科融合审美情趣非遗浅谈怎样构建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神州·下旬刊(2018年3期)2018-04-14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考试周刊(2017年65期)2018-01-30高中散文教学激趣方法探究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7年7期)2017-07-27葛崇云:“非遗”传人的剪纸世界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7年4期)2017-04-06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新课程·中旬(2017年1期)2017-03-27好教师 好主体 好课程江苏教育(2016年22期)2017-03-06李爱军与他的“非遗”之路文化月刊·下旬刊(2016年8期)2016-12-16藤县牛歌戏的传承及生存状况戏剧之家(2016年12期)2016-06-30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年4期)2016-03-22“非遗”视野下生态戏剧的现代境遇与重构艺术百家(2015年1期)2015-04-07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