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有效课堂构建策略探讨

黄永佳

摘  要:开展特校数学教学,其宗旨是提高学生技能、全面发展他们的思维、推动更好学习知识。对于多数特校学生,在智力方面,有着或多或少的障碍,认知能力相对较弱,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让孩子们爱上数学,收获学习的乐趣,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在特校数学教学中,这是关键的内容。基于此,本文进行了如下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特校数学教学;自主化课堂教学;趣味元素

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无论是逻辑性,还是思维性,都是非常强的,而且数学内容相对复杂,一般儿童学起来都很吃力,更何况是特校儿童,所要面对的难度更大。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把数学学好了,可以增强孩子们的生活与思维能力,为特校儿童将来更好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实际上,多数特校儿童注意力较为分散,与一般儿童相对比,抽象性较差,而且思维较为直观,要引导特校儿童学好数学,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于特校数学老师而言,需要尽可能降低数学难度,调动孩子们的兴趣,增强孩子们的数学能力,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认真对待。

一、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儿童注意力

基于新课改背景,有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助于改变以往教学,促使课堂有效性得到提升,实现对课堂结构的完善,总而言之,这是一种有效途径。在很多方面,与一般儿童相比,特校儿童表现较弱,譬如视觉、触觉等,对于一般的东西,一般人能够一目了然,特校儿童即便花费较长时间,也不一定能感知、了解,此外特校儿童的心智也较差,自控与自制能力偏低。结合他们的这些特点,老师除了要采用“慢教学”的方式,还需依据特校儿童的身心规律,及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来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譬如,有效融入多媒体手段,能够推动特校儿童感官的参与,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譬如,在向儿童们讲解“元角的认识与运用”时,老师可以向他们展示实物,来进行教学,以直观的方式,促使学生有效掌握相关的问题,如“一元等于几角”,合理应用多媒体课件,易于吸引他们的眼光,从而调动特校儿童的兴趣。通过对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对硬币或者纸币进行放大,用鼠标点击其中一张人民币,无论是数字还是颜色,都能产生明显的对比,加深儿童的印象。除此之外,在放大纸币或者硬币的过程中,数字及颜色持续闪烁,可以极大刺激特校儿童,与实物展示相对比,有着更为显著的效果。有效应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其优势,获取了良好教学效果,增强儿童的认知能力,同时也调动了儿童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能够获取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营造自主化课堂教学,增强儿童学习的信心

在以往数学教学中,老师向学生讲解知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去吸收新知识,学习中缺乏动力,没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基于新课改背景,教学理念得到转变,强调“以学生为本”,在学习过程中,维护好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扮演着主体角色,是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故而,需要转变以往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有效融入“以生为本”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调动特校儿童的主动性,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向孩子们赋予自主权,以此增加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譬如,在向学生们讲解“元与角的知识和运用”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系列的纸币,如一元、一角及五角等,老师可以展示铅笔图片,并标注铅笔价格为五角,然后向学生提问:“让你们去买铅笔,会怎样付钱?”在教室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活动,譬如“超市购物”,提前为儿童准备好纸币工具,进行“购物付钱”活动。基于这样的活动,要求儿童们参与,以“付钱”的方式,向儿童们赋予自主权,促使儿童学会思考、学会互帮互助,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更好掌握“元”与“角”的换算,充分认识纸币之间的关系,开展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信心,从而促使课堂有效性得到提升。

三、添加趣味元素,调动儿童参与的兴趣

对于特校儿童而言,在智力方面有着一定的障碍,相比于一般人,这种不足较为突出,儿童有着爱玩好动的天性,所具备的自制能力并不强,不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在进行课堂教学中,若仅凭老师提醒孩子们保持安静、不要乱动、课堂上不许有小动作、要认真听课等,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即便可以获取一定的效果,也不能长时间保持,此外在这样的约束下,极可能会束缚孩子们的思维,在学习中,没有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会产生厌学心理。故而在教学实践中,老师需要结合儿童的特点,譬如年龄及心理特点,有效融入趣味元素,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譬如游戏元素,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学好课堂知识,提升孩子们的参与性,从而获取良好教学效果。

譬如,在进行“6的分合”教学时,老师应当转变灌输模式,有效融入“让学于生”的教学理念,向学生给出自主探究任务:“在你面前有6朵小红花,需要将这些小红花分给两位小朋友,应该怎样分好?”除此之外,可以进行竞赛性游戏:看看谁的分法更多。基于这样的活动,有助于调动孩子们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力。又如,在向学生讲解“一元、几角的认识与运用”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一系列活动,譬如“读”活动、“买”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有着較强的趣味性,有利于调动孩子们的主动性,促使他们保持集中的注意力,提高孩子们的参与度,从而可以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

结论:

对于特校数学教学,为了提升其有效性,应当实现教学情感化,创造良好的师生氛围,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以达到教学目标;有效融入生活化,在数学教学中,充分结合现实生活,增强孩子们的学习意识,需要充分结合智障学生的情况,加以改进教学策略,充分体现孩子们的主体地位,提升他们的参与度,推动特校儿童更好发展,提高课堂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潘蓉.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有效课堂构建策略探讨[J].小学生(中旬刊),2020(12):61.

[2]王银海.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策略的有效探讨[J].新课程,2020(43):84.

[3]刘晓玲.浅谈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0(16):75.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