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人微言轻”,是说身份普通的人说话没有分量,不被人关注。但在近平这里,根本没有这回事,在他眼里就没有贫富贵贱的分别,他认为每个人都值得尊重。近平与人交流、谈话的时候,即使对方是再穷的人,他也全神贯注地听。凡是和他交谈的人,都会觉得心里很温暖。他不像有些人,见了穷人就扭过头去,熟视无睹,麻木不仁。我们村有位叫王翠玉的北京知青,被招工后在送别会上称赞习近平说:“在习近平眼里,没有高高低低,没有看得起谁,看不起谁,他待人讲话,总是面带笑容,总是很和气。这是很不容易的!”近平把自己看作农民,看作是黄土地的一部分,这个认识从他下定决心在梁家河大队挑重担时和我的一次谈话中也充分体现出来。
1973年后半年,近平在赵家河当社教干部,有一天他回到梁家河,吃饭的时候他问我对将来有什么打算。我说:“我还是想上大学。”当我问他的想法时,近平说:“我1974年不上大学了。”我感到很突然,问他说:“1974年招考工农兵学员,可是个难得的机会,你为什么不上了?”近平说:“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近平当时正在赵家河村参加“整队”工作,地区革委会要求全区各县农村要“三变五番,大干快上”,很多事情正做得热火朝天,近平也积累了不少农村工作经验。他当时考虑,离开赵家河以后,回到梁家河为村里做些实事,带领老百姓把粮食产量搞上去,为这片土地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这个想法是正确的,但从个人角度来说,上大学机会也是很难得的。特别是当时已经到了“文革”后期,周恩来总理通过做工作,促使大专院校招生政策有了一些变化,可以从基层招收大学生,我们这些知青就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当时的政治形势还是比较复杂的,未来招生政策很可能会有反复,1973年那年招生就因为张铁生的一封信,招生条件和方法就作了好大调整。如果哪天说不招生了,没走的人也许就走不成了。于是我劝近平说:“近平,你可要想好了,74年这是个机会。万一将来有什么变化,不再允许招生,你可就上不了大学了。”近平说:“走不了我就在这儿待着吧,我本来就是个农民!”
40多年以后的一个机会,近平和我谈起当时他的思想转变过程。他说,当年他思想上准备在陕北当一个农民,并非虚言。当他下决心回梁家河挑重担前,曾长时间躺在土地上,望着蓝天,下决心像父兄一样好好在农村干一场,这辈子就当个农民吧!
我现在分析近平当时的心境:一方面,他确实认为陕西是他的故乡,也是他的父兄战斗过的地方,觉得成为一个陕北劳动人民是很自然的事;另一方面,他对陕北这片土地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近平当时家里压力很大,习老无端受迫害,他们兄弟姐妹几个在政治上都受到歧视,天各一方。当时很多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但梁家河村民却毫无保留地接受了他、尊重他。他在黄土地上埋头苦干,老百姓对他很认可、很信任。老百姓保护他、爱护他,让他当家带领大家向前闯。他深刻认识到,是陕北老百姓养育和培养了自己,应该有所回报,要为梁家河做点事。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一个民族、他所信仰的不应该是束缚自己手脚的桎梏,更不应该是绞杀自己的绳索,而应当是一股风,一股催你挺进、催你跋涉、催你奋斗的风。而我们选择了信仰马克思主义,也就选择了中国最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
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100年的光辉岁月。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得八方惠风,享四海春光,但不意味着我们有所作为,最光辉的事业依然需要我们有蜡炬成灰的勇气与执着。
起初由于刚投身基层队伍中,专业水平还未提升,思想觉悟有限,仅靠上学期间接触到的浅显、粗略的党建知识,我还未能体会其中蕴含的深远的文化内涵与力量。真正让我领悟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真正爱上这个组织的地方是我们蒲汪镇人民政府,是这里的每一位党组织成员。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基层政府工作的一个缩影。我至今仍记得党委王圣堂书记来到蒲汪召开的第一场会议,会议上王书记强调:要提高政治意识,注意意识形态。最重要的是要带着情怀工作!谁也不许说蒲汪差,蒲汪只有好!听完这句话我触动很深,并不是王书记的词藻多么华丽,而是王书记不仅仅是这样倡导,更是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他的坚持与信仰。现在蒲汪镇在王书记的带领下正焕发着蓬勃的活力,而这些身边忙碌的党员就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榜样,我常常想自己与党员的距离究竟有多远,这就是距离的体现。
学习党的榜样,执着共筑中国梦的步伐。沂南县的蓬勃发展举目可视。县区的居住环境、经济建设、精神风貌等都大大提高,这成果都是众多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贡献。更是县委和县政府的正确引导,从各条战线上推进各项工作取得的好成绩。
身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会时刻谨记党和政府的服务理念,在工作中要耐心、热心、细心把政策解释到位,优质服务形象到位,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服务。积极与人民群众联络,初心不改。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前进的道路光明而曲折,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永远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立足岗位,扎实工作,以真实的行动加快推进“和谐文明,大美蒲汪”建设,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在福州境内闽江中下游一带,曾生活着许多连家船民。他们世代以船为家,贫困、漂泊,被人歧视。1991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登上了闽江边的一条“连家船”。弯腰钻进低矮的船舱,他走近灶台掀开锅盖,里面只有一点萝卜干,习近平良久不语。这条“连家船”是郑和金与妻子连水花的家。“连水花16岁上船,结婚也在船上。岸上没有房子,他们夫妻俩和三个儿子挤在船上,前舱装货,后舱睡觉。孩子放学回来,常常找不到船在哪里。”拉着市委书记习近平的手,连水花只忐忑地提了一个问题,“我们能有自己的房子住吗?”。“你们放心,房子一定会有的!”习近平有力的回答,至今深深印刻在郑和金夫妇的心里。登岸之后,习近平立即召开现场办公会,要求有关部门以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马上就办”,迅速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解决问题。十个月后,包括郑和金夫妇在内的104户船民家庭结束了“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生活,搬进了台江区红星新村的新居。
作为一名乡镇干部,我深刻认识到要传承好、坚持好、发扬好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的优良工作作风,带着感情服务群众,增强服务群众工作的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厚植为民情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站稳群众立场、贯彻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真正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二是强化宗旨意识。牢固树立为民服务宗旨,增强群众观念,涵养百姓情怀,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三是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细之又细、严之又严、实之又实,真正深入群众、扎根群众,深入基层、融入基层,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用心用情把听民情、顺民意、解民忧、聚民心的每一件事办实办好,为建设“东城新区、高铁新城、产业高地”魅力磨山贡献一份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上一篇:乡镇新任干部表态发言稿简短3篇
下一篇:2023觉醒年代精彩发言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