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系调查报告 宁波大学答题纸(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课号:课程名称:改卷教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校联系调查报告 ,供大家参考。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14—2015学年第
一
学期)
课号:
课程名称:
改卷教师:
学号:
姓
名:
得
分:
关于家长与教师联系情况的问卷调查报告
——以义乌中学、芦渎中学为例
摘要:通过对义乌中学高一年段、芦渎中学初一年段进行问卷、访谈调查,发现中学家长与教师的联系现状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联系频次、联系内容、联系方式、联系对象、联系主动性等方面,报告展现了调查的结果,问题原因的分析及一些建议。
关键字:家校联系、中学、、问卷、对策
一、调查背景、目的与方法
谈到“教育”二字,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而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然而,按照系统论的方法来分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两者则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对家庭教育的提升。所以在孩子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紧密而有效地合作,为孩子的成长创设一个良好健康的学习环境。
那么,如何才能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而有效地合作呢?我们组认为,必须详细调查家长与教师联系情况的现状,分析其特征,探究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合作的方法。
为了了解家长与教师联系情况的现状,我们小组采用了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中,我们从义乌中学高一年级段随机抽取了6个班,从芦渎中学中随机抽取6各班级,请各班学生的家长进行无记名填写。问卷项目包含12个客观题及1个主
观题。为提高问卷的有效性,编制出预测问卷后,我们征求了从事多年中学教育工作的老师的意见,并在两个班试验发放。最后经过综合分析改正,将预测问卷改为正式问卷。问卷维度如下:
一、基本信息
二、联系情况
(1)家长联系对象
(2)联系方式
(3)联系频率
(4)联系原因与内容
(5)联系的主动性
(6)联系后的成效
三、家长对家校联系的看法及建议
另外,我们还对个别家长、老师、学生进行了访谈,以验证和补充问卷调查的结果。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基本信息:
问卷显示:填写问卷人有187个是父亲,有251个是母亲,还有7个是其他。职业各异。
(2)家长与老师联系情况:
调查发现,中学家校联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次数偏少、家校双方时间难以协调
中学家校联系的次数偏少(详见表1),通过深入访谈和调查得知,影响家校联系次数偏少的原因主要在于家校双方的时间难以协调。在家长看来,家校联系存在的问题58%是来自时间问题。如家校联系的时间安排上有冲突,许多学校的家校合作活动只是围绕几个大的时段进行,如学期初、期中考试后,其他时间则偃旗息鼓;而大部分家长整天忙于工作,很难抽出整块时间参与学校教育,因此双发联系的时间难以协调。
表1家校联系的情况
联系次数(次/月)
A.经常(≥4次/月)
B.偶尔(2-3次/月)
C.极少(0-1次/月)
百分比(%)
2.5%
33.1%
64.4%2、联系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孩子的成绩,极少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从表格2和3中我们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家长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孩子在学校的其他表现漠不关心(表2中的前三项占了78.2%,表3中第二个选项占了27.5%)。在与家长交流中发现他们只对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感兴趣,只愿意和教师进行这方面的沟通讨论,但对于孩子其他方面如德育、美育、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却没能引起重视,例如有的家长亲自到学校帮助孩子进行义务劳动,还有的家长反对孩子参加学校的“兴趣班”,一门心思只想着如何提高孩子的分数,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其他什么都不管。除此以外,从图1中不难看出,家长联系主课老师的比例高于副科老师的比例,所以家长的教育观念也逐渐地转向于应试教育。
表2家长与老师联系时了解的内容
了解内容
A.孩子的学习成绩
B.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作业质量)
C.孩子在学校的课堂表现
D.孩子在校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
E.孩子在德育方面的表现
25.3%11.3%10.5%表3家长与老师联系的时机
百分比
38.1%14.8%
什么情况下家长与老师会联系
A.家长会的时候
B.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
C.孩子不听自己话的时候
D.孩子在校犯错误
E.不管什么情况都会联系
百分比
28.3%27.5%3.8%18.4%22.0%3、家长会是主要联系时机但家长会是“学校单项输出型”而不是“双向交流型”
从表3中我们发现将近三分之一的家长选择在家长会的时候与老师进行交流,但是在对家长的访谈中我们发现了大部分学校家长会都成为了学校的报告会,家长会有一种常用模式:班主任请个别校领导来班级讲话表示学校对该班级的重视;校领导的讲话也大多是老话、套话,起到的仅是一点鼓舞人心的作用。接下来是班主任讲话,介绍本学期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导致家长对于孩子的其他道德品质发展、性格发展、劳动技能的掌握等情况一无所知。
4、联系对象过于单一以致了解程度不够深入
从图1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家长会选择与班主任老师联系,在家访当中我们发现家长与老师联系的主要内容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情况,但是若是要了解孩子各科的成绩情况不是联系各科的任课老师比联系班主任更合适,了解的程度也比较深入?班主任往往只知道大致情况。
图1家长联系对象
5、联系方式比较单一以致联系成效不大
调查发现,中学家校联系方式还停留在打电话上,比较单一。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家长们一般工作繁忙,电话就成了老师与家长联系的一条快速通道。电话访谈时效性强,方便快捷,遇到问题能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及时采取措施,但是访谈中家长提出不知道老师的上课时间,有时间打电话给老师时老师却在上课,下课后,老师回电却发现自己在忙,时间上会出现冲突。虽然发短信就不存在这个时间问题但发短信不能完全表达想法。
6、家长主动联系的动机不强
从调查及数据分析中发现,在家校联系中只有三分之一是基本上由家长主动联系的。通过与家长的访谈,我们发现大部分家长认为,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专业人员,那么“教”孩子的责任应当全在学校与教师。家长的主要责任只是负责孩子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一旦孩子上学,孩子的教育问题便应该交给学校负责,从而把教育责任推给了学校,自己从思想上放松对孩子的教育。为什么在孩子出现问题或正常时家长也不会也不愿主动与教师沟通呢?因为家长缺乏与教师交流的动机。
图3家校联系中主动方是否是家长
三、关于家长与教师联系的一些建议
1.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明确家校联系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育不能仅靠学校,而是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参与,这是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明确家校联系的重要性,是提高家校联系有效性的基础。对于学校来说,一是要不定期地进行家校联系的宣传,提高教师与家长间相互联系的积极性。二是要提高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师有关家校联系的技能,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对于家长来说,一要改变“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的传统观念,积极参与家校联系,二要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知识修养和道德素质。
2.家长与学校协商制定联系方案
有家长反映,阻碍家长与老师联系的一个重要障碍是家校双方的时间难以协调,所以,学校有必要在每学年初与家长协商制定一个家校联系方案,包括定期联系的时间、联系的方式、联系的主题等。这样有利于家长和老师事先协调好时间,以保证家校联系的有效进行。而且,在联系之前,家长和老师也可以就某个主题对学生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为联系时的交流做准备。
3.丰富家校联系的内容,改变家校联系中“重智轻德”现象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三者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这就说明学生的发展不仅仅包括智的发展,还包括德、体、美的发展。因此,在家校联系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避免出现“重智轻德”的现象。联系时还应交流一些除学习成绩之外的内容,比如说学校的伙食情况,休闲娱乐情况,情感疏导情况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家长增加联系的对象,与各科教师保持联系
家长首先要改变“学习成绩改变命运”的想法,孩子立足社会单靠学习成绩好是没用的,更多的需要是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家长不应该只联系班主任或者主课的任课老师们,也要多联系副科老师,多发现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兴趣和长处,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较多家长在了解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往往向班主任询问,班主任只是一门课的老师,对其他科目了解程度肯定远不及任课老师,所以,家长应该与各科教师都保持联系。联系的方式可以多样,班主任也可以把任课老师加进自己班级的网络群里,方便家长与其联系。
5.丰富家长与教师联系的方式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家校联系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由单一的面谈转变为多渠道,可以有电话联系、互通短信、网上交流等,“校讯通”的推出更解决了群发消息的困难。在这个信息化社会,家校联系可以更多地利用网络,例如:学校开设论坛和博客,每个班级开了班级联系的专贴,教师可及时在论坛中公布孩子在校的收获,讨论教学中的重难点解析,还可以建立QQ群,让所有的家长都可以同时参与,家长也可以与老师在QQ上进行交流,甚至还可以语音通话,其效果不比打电话和发短信来的差。
6.将“单项输出性”家长会转变为“双向交流型”
一直以来,家校联系中老师占着主导地位,在家长的心目中,老师是绝对的权威,因此家长会也就变成了教师“侃侃而谈”,家长恭恭敬敬地听,对此,我们小组认为首
先要改变这种教师与家长不平等的关系及观念。在教师方面,老师要明确家长会的目的不单是为了告诉家长学生在校情况,而是针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家长共同找到解决的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所以,教师不能只站在讲台上作报告,而是应该走到家长旁与家长们亲密交流。在家长方面,家长应及时主动向老师交流孩子在校外的情况,虚心真诚接受学校组织的家长教育知识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除此之外,还可以请优秀的家长谈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也可以专门抽出时间,让家长们互相交流思想和体会,或者针对某个热点,如就学生在什么时候玩电脑、青春期异性交往等问题展开讨论。
7.学校可以开设“家长课堂”对家长进行培训
在学校方面,学校可开设“家长课堂”,“家长课堂”的教师可以是任课老师、班主任也可以是聘请相关专家来校支招;培训对象是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的全体家长,学校可采取多媒体、广播等教育形式,每学期安排至少两次以上的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力求培训内容形式多样化,针对性强。比如:开设“情景课堂”,请学生参与其中。例如:一初中年级家长提出,自己和孩子缺少沟通,每天讲话不超过十句,学校便可在“情景课堂”上开设亲自小游戏,让存在这一问题的及对家长上台比赛做菜,通过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找到最适合自己家庭的、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严辉荣,徐金贵.中小学“家校共育”现状的调查报告[J].江西教育科研,1998::11—14[2]李坤申.小学体育学科家校联系的实施策略与思考[J].运动,2012,(33):108—109[3]周红.巧用“家校联系本”教育学生[J].教学与管理,2012:28—29[4]杨荣萍,陈贤,赵雁,等.密切家校联系,构建沟通桥梁[J].农业教育研究,2009,(2):41—43[5]林莉.家校联系在美国[J].浙江教育科学,2009,(3):35—39[6]梁爽.家校联系方式及其分类[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0):103—104[7]高枝国,杨晓琳,冯林.黑龙江中小学家校沟通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黑龙江教育,2013,(12):8—11[8]冯帮,陈姣娣.关于小学家校联系现状的调查报告[J].基础教育研究,2012,(12):3—6[9]刘文华.家校联系手册中的伪对话现象[J].素质教育大参考(A版),2014,(2):22—24[10]周丹.“家校联系本”之我见[J].教学与管理,2001,(2):33—34[11]胡咏梅.教育的联合生产与家校联系——以英国奥克法中学为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9):14—17[12]任华.家校联系的有效措施[J].广西教育,2012,(42):48[13]张文文.关于中学家校沟通问题的走访调查记录——以山东省青岛市为例[J].现代妇女,2013,(11):143[14]黄晓玲.浅谈如何走出家校合作的误区[J].中国校外教育,2013,(32):15[15]周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及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32):15关于“家长与教师联系情况”的问卷调查
家长您好!我是宁波大学学生,现在义乌中学实习。为了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我想了解一下您与老师的联系情况。本问卷实行匿名制,所有数据只用于统计分析,为确保数据的真实性,请您如实填写以下问题,谢谢合作!
1、您是孩子的________(父亲/母亲)
2、您的职业是________3、您孩子性别是________(男/女)
4、您孩子的学习成绩属于()水平
A.下
B.中下
C.中
D.中上
E.上
F.不清楚
4、您对自己孩子在校情况了解的程度是()
A.非常了解
B.较了解
C.一般
D.较不了解
E.完全不了解
5、您通常联系的老师是()(可多选)
A.班主任
B.主课老师
C.副课老师
D.学校领导
E.寝室老师
6、您通常与老师的联系方式是()
A.打电话
B.发短信
C.网上聊天(如QQ)
D.直接找老师面谈
E.家校联系本
7、您通常一个月与老师联系()次
A.0-1次
B.2-3次
C.4次或4次以上
8、什么情况下,您会和老师联系?()
A.家长会的时候
B.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
C.孩子不听自己话的时候
D.老师打电话给您的时候
E.不管什么情况都会与老师联系
9、在家校联系中主动方是您吗?()
A.基本上是
B.有一半是老师主动联系的C.基本上不是
10、您与老师联系通常是了解()内容(可多选)
A.孩子的学习成绩
B.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作业质量)
C.孩子在学校的课堂表现
D.孩子在校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
E.孩子在德育方面的表现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注明)
11.您觉得您与老师联系之后对您想要解决的问题有所帮助吗?()
A.帮助很大
B.有点帮助
C.没什么帮助
12.您对家校联系有什么建议?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