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提升

严艺方 孟旭

摘要: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党建工作的引领。二者的有机融合不仅有利于对党执政根基的巩固,而且有助于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但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在融合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不足之处,不利于基层治理功能的充分发挥。基于此,本文对二者融合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策略,以期推动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建设,并以其引领基层治理的提升。

关键词:党建工作;基层治理;提升策略

引言

国家基层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其健康发展,开展基层治理有助于国家发展根基的稳固。因此,应以党的理念为指引开展基层治理工作,在治理过程中全面贯彻党的思想,在各个治理环节中贯穿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推动治理工作新格局的形成,有效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强化基层各项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提高党与群众联系的紧密性。

一、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融合的不足之处

(一)党建主体与基层治理的主体融合程度不高

我国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使得我国城市人口的流动性大大提升,基层建设中存在一定的异质性,群体不再是以“单位人”的身份区分,而是以社区的不同来区分,群体的聚集逐渐向陌生性转换,使得基层治理工作的开展难度越来越高,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关系愈加疏远,不利于人们凝聚力的提升。如何提升人们的归属感,提高其向心力,促进社会基层的组织化建设等俨然已成为社会学主要关注的问题[1]。而党的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可有效解决此类问题。但部分基层党组织与基层治理在融合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党建主体具有一定的弱化及边缘化现象,使得其在基层治理多元主体中的权威性不足,其引领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此外,部分基层治理主体之间具有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其契约精神较为缺乏,未充分意识到其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缺乏一定的配合,使得基层治理工作的开展动力不足,影响基层治理效能的发挥程度。

(二)党建工作模式与基层治理方式的统一性不足

在开展基层治理工作时需要各个主体之间的有效配合,推动其协同机制的形成。但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党建工作模式与基层治理方式具有一定差异性,使得二者协同治理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目标具有一定差距,其具体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的定位清晰性不足,对其扮演的角色存在一定认知偏差,将自身的精力主要投放到基层治理各个环节的控制中,以一种大包大揽的姿态对各个治理流程进行控制,缺乏一定的统筹协调意识,忽略基层服务的需求,使得党建工作趋于形式化,党建与治理的结合受到制约,阻碍党建指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二是基层沟通协商平台的建立完善性不足,使得群众无法对自身意见进行及时反馈,对社区及街道的认可度较低,不利于群众与社区合作关系的建立,甚至可能会使社会小事件逐渐演变为大事件,对社会利益造成不良影响。三是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的体制条块壁垒分明,信息的传递效率受到限制,阻碍协同治理机制的形成。

(三)党建资源与基层治理资源的整合性较差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出相应政策促进民生问题的改善,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使得各项资源不断向基层倾斜,基层掌握的资源十分丰富。但部分基层在开展治理工作时仍存在一定的资源匮乏现象,对群众的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服务的全面性仍需增强,导致群众对基层治理的信任度不高,制约基层治理工作的推进速度。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基层党组织对各项资源的整合力度不足,统筹管理能力不高,未充分利用党建资源及基层治理资源,使得基层服务工作陷入一定的瓶颈,服务规模未形成一定的集约效应[2]。

二、以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建设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提升的策略

(一)增强党建主体与治理主体的融合

党组织具有强大的领导能力。基层治理工作应加强对党组织的重视,使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其引领功能,对基层治理面临的各项问题予以解决,增强党建主体与基层治理主体的融合,推动党执政根基的巩固。首先,应围绕组织力提升的目标,促进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主体中的完善布局,充分渗透到社会组织或业委会中,推动党组织体系的延伸,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其次,应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提升其统筹管理的能力,推动其指引方向的正确性建设。最后,应对社会力量予以重视,授予其权利,赋予其能力,对业委会及社区群众等基层治理的主体进行培训及引导,使其在党建的带领下开展自治工作,提升其治理能力,助推各个治理主体向心力的提高,保障组织治理体系的强大性建设。

(二)推动党建与基层治理协同联动机制的建立

党建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可有效提高基层自治的有序性,促进基层协商的高效性建设,推动二者协同联动机制的形成。首先,应转变党建工作的模式,促进其外循环体系的形成[3]。党建应开展联建工作模式,互派人员进行交流,提升信息的互通性,促进社区居委会与社会组织等联动平台的构建,推动交流渠道的常态化发展,对社区精英进行识别与引进,以一定的激勵措施提升其参与程度。其次,基层党组织应综合考虑社会单位的意见,对群众的合理建议予以采纳,尊重群众的主体意愿,保障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及问题处理措施的针对性,充分了解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对各项基层矛盾进行调停处理,有效保障居民的权益,助推居民社会参与程度的加深。

(三)对党建资源及基层治理资源进行整合

党组织应对党建资源与基层治理资源进行整合,促进党建引领功能的发挥。首先,应明确街道与社区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使其对街道及社区的各类资源进行统合,并以街道党工委汇总服务需求为依据,促进需求清单的形成,之后根据党组织的实际情况,提升资源清单的清晰明了程度,将二者的供需清单进行有效对接,推动党组织运作效率的提高。其次,应对各项资源进行汇聚与整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导作用,对基层文化进行凝聚,加强对法治氛围的营造,使其服务功能不断延伸,对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加以利用,对线上及线下的资源进行整合,助推基层治理格局的转变及服务的创新,强化基层服务的精细性。最后,应对基层党建的考评机制进行完善性建设,有效落实党建工作的职能,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政治引领能力,为基层治理工作的开展浇筑良好基础。

(四)提升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参与程度

一方面,党组织应充分掌握基层成员的特点,如个体原子化,诉求多样性等,促进党建工作与人们思想理念的融合,使党的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党的路线方针与基层社会建设的有机结合,提升基层凝聚力[4]。另一方面,应注重党建活动的举办,使社区文化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对人们的情操进行陶冶,强化党群的联系,提升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参与程度,助推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形成。

结束语

党组织建设水平的提升是基层治理工作的助推器。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工作的融合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而二者在融合过程中产生诸多的不足,不利于基层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制约党建引领作用的发挥。因此,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增强党建主体与治理主体的融合,推动二者协同联动机制建立等,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推动我国发展根基的牢固性建设。

参考文献:

[1]倪俊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研究——以启东市为例[J].党史博采(下),2021(11):45-48.

[2]马正立.文化元素: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融合剂”——以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为样本[J].党政干部论坛,2021(01):12-16.

[3]徐成华.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红色管家”项目为例[J]. 江南论坛,2021,(11):39-41.

[4]邵娟. 党建引领 基层治理 提升效能[J]. 石油化工建设,2021,43(S2):146-147.

猜你喜欢基层治理提升策略党建工作加强事业单位党建档案管理助力党建工作发展传媒论坛(2020年15期)2020-09-03新形势下加强施工企业项目党建工作的思考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20年16期)2020-08-31台湾社区管理对我国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启示时代经贸(2017年18期)2018-01-26新常态下河北省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研究中国市场(2017年30期)2017-10-19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党政干部学刊(2017年4期)2017-04-24试论高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提升东方教育(2016年9期)2017-01-17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效力未来英才(2016年16期)2017-01-11论学生党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年11期)2016-11-28关于加强银行党建工作的思考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26期)2016-11-21 相关热词搜索: